這些就構成了從南北朝時期轉變為唐宋時期最主要的基礎。安史之亂之後,在傳統的賦稅係統之外,又發展出一個包括鹽的專賣、茶稅和各種商稅的新的賦稅係統,並且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政支柱。這是手工業,特別是商業和城市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商業和貨幣流通量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以後,政府在社會財產再分配上所采取的新的舉措,並且成為唐宋之際社會變遷的重要內容。

七、社會風貌、百姓生活和思想文化

社會風貌、百姓生活情況和思想文化等是人們了解一個社會最直觀的幾個方麵。正是在這幾個方麵,使人們強烈地感覺到某一時期處在一個社會轉型的時期。對比漢朝和唐朝的社會生活,漢魏樂府固然深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但是其中苦難多於歡樂。盛唐時期,“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一種歡樂溫馨的情景,在漢朝詩歌中是很難找到的。唐朝中葉以後城市和集鎮“淩晨而舟車競來,度日而笙歌不散”的景象,在漢朝也是不可想象的,而到了宋朝則是一些地區相當普遍的現象。隨著門第觀念的逐步消融,個人價值的凸顯,士大夫文化在唐朝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市井文化的發展更使得唐代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正是在這兩種文化結合的基礎上,宋詞才大放光彩。

西漢初年,在總結秦朝滅亡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家學派。漢武帝以後,隨著經濟的恢複,開始了新的發展。唐朝前期,由皇帝下令組織的三教論衡,既反映了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交融,也是最高統治者統一思想的一種努力。唐朝後期儒學也開始了新的發展。韓愈在《原道》中認為,孟子在儒家傳授中的地位,僅次於孔子,他並且引用了《大學》的主要思想。(參見陳寅恪:《論韓愈》。)中庸思想在唐朝後期也受到士大夫的重視,這些都開啟了由重五經向重四書轉變的先聲。這樣就使得唐代的儒學與漢代儒學一樣,具有了與時俱進的品格,並為宋代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社會風貌和思想文化的變化,盛唐時期就已經開始,而在唐後期有了更大的發展。到了宋朝,就發展成熟了。

我們從幾個方麵討論了從漢朝經過南北朝到唐朝的發展,同時討論了唐朝的變化和宋朝的發展的關係,目的是想說明,由於生產的發展,土地所有製的發展變化,從南北朝到隋唐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了社會轉型時期。而唐朝,特別是唐朝後期和宋朝的發展則是一脈相承的,隻是發展和成熟之分。從社會變遷的觀點來看,唐宋是一個時期。從土地占有情況來看,唐朝有一個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宋朝也有一個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盡管宋朝集中的速度比唐朝要快得多,但是基本內容都是租佃製從發展走向成熟。從政治製度來看,盡管唐朝初年、唐朝中葉和宋朝初年有許多不同,但是它們都是純粹的官僚政治製度,各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貴族負責運轉。全部官吏,包括門蔭出身的官吏,都是由中央政府按才學標準選拔和任命。這與南北朝以前貴族集團對政治具有強大影響,官員的任命以門第為標準,地方佐官由長官辟舉等,有根本的不同。唐宋的情況是更為接近的。唐宋之間也有一些讓人覺得差異很大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社會風貌、百姓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麵。雖然這些方麵的變化在唐代後期就已經存在,但是由於商業和城市、集鎮在唐宋之際的迅猛發展,還是讓人感覺唐宋之間差異的巨大。這種情況在古代社會變遷中是經常出現的。由此來看,唐朝後期和宋朝又可以區分為兩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