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對於神仙的追求和對道教的崇拜以開元末、天寶初建立太清宮老子和九宮貴神的祭祀達到頂峰。關於老子封號的逐步升級,以及最終作為李唐皇帝的始祖入主太清宮,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以後,與南郊、太廟共同作為皇帝係列親祭的內容,已多為學者所論;而九宮貴神的意義,筆者也在《論九宮祭祀與道教崇拜》一文中作過探討。(參見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九卷,283~314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正像當時所進行的大多數祭祀一樣,九宮貴神也是采用儒家典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與太清宮祭祀都是伴隨著道教寺觀、道教崇拜在全國的建立和推廣而興起的。筆者於此不擬多論,但相關九宮貴神,仍然認為應當注意到它與漢武帝太一祭的關係。因為九宮貴神雖然以九星為名,並且按五行說法排列,但“正北曰太一”,乃九星為首者。對於九宮的祭祀“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舊唐書》卷二四《禮儀四》。),也即除了昊天上帝之外超乎其他一切神祇之上,用了對天帝的規格。這是由於九宮雖然在水旱、兵災都各有司守,但太一乃“天帝之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戈饑饉、疾疫災害之國也”(王希明:《太乙金鏡式經》卷二,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因此正如昊天上帝對應著唐朝祖宗的太廟,以太一為首的九宮貴神也代表了太清宮老子廟相應的又一重道教的天。另外由於九宮諸神的作用,當時和後來也都有祭祀是用於防水旱、兵災的說法。但是從太一的存在,可以推測它更重要的意義有兩點。其一是太一作為自古以來的戰神,其祭祀與當時日益擴大的邊境戰爭有關。論者已指出,出土的馬王堆帛書《避兵圖》、湖北荊門戰國墓“兵避太歲”戈和陝西戶縣曹氏朱符都反映了太一的避兵作用。(參見李零:《“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故,若能奉太一而運作九宮遁甲推衍之術,則無往而不利。玄宗開元末、天寶初放任邊將,開始了討伐西域各國的征戰。杜佑有“我國家開元、天寶之際,宇內謐如,邊將邀寵,競圖勳伐”(杜佑:《通典》卷一八五《通典·邊防一》,北京,中華書局,1988。)的說法,因此玄宗對太一和九宮的祭祀很可能出自與漢武帝一樣的開疆拓土、力求戰無不勝的心理。
第8章 漢唐盛世的郊祀比較(3)(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