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李寧父女及周淳三人辭別村人,往山中行去。他三人除了英瓊想早到山中好早些學劍外,俱都是無掛無牽的人,一路上遊山玩景,慢慢走去,走到日已平西,方才走到峨眉山下。
隻見那裏客店林立,朝山的人也很多,看去非常熱鬧。三人尋了一家客店,預備明早買些應用的物品,再行上山,以備久住。一夜無話。
到了第二,三人商量停妥:李寧擔任買的是家常日用物件,如油、鹽、醬、醋、米、麵、酒、肉等;周淳擔任買的是書籍、筆墨及鍋灶、水桶等廚下用品,末後又去買了幾丈長的一根大麻繩。
英瓊便問:“這有什麼用?”
周淳道:“停會兒自知,用處多呢。”
三人行李雖然有限,連添置的東西也自不少。一會兒雇好腳夫,一同挑上山去。路上朝山的香客見了他們,都覺得奇怪。他三人也不管他,徑自向山上走去。起初雖走過幾處逼仄徑,倒也不甚難走。後來越走山徑越險,景致越奇,白雲一片片隻從頭上飛來飛去,有時對麵不能見人。
英瓊直喊有趣。
周淳道:“上山時不見下雨光景,如今雲霧這樣多,山下必定在下雨。我們在雲霧中行走,須要留神,不然一個失足,便要粉身碎骨了。”再走半裏多路,已到舍身岩。
回頭向山下一望,隻見一片溟濛,哪裏看得見人家;連山寺的廟宇,都藏在煙霧中間。頭上一輪紅日,照在雲霧上麵,反射出霞光異彩,煞是好看。
英瓊正看得出神,隻見腳夫道:“客官,現在已到了舍身岩,再過去就是鬼見愁,已是無路可通,我們是不能前進了。今這個雲色,半山中一定大雨,今不能下山,明又耽誤我們一生意,客官方便一點吧。”
周淳道:“我們原本隻雇你到此地,你且稍待一會兒,等我爬上山頂,將行李用繩拽上山去,我再添些酒錢與你如何?”罷,便縱身一躍,上了身旁一株參古柏,再由柏樹而上,爬上了山頭。
取出帶來的麻繩,將行李什物一一拽了上去。又將麻繩放下,把英瓊也拽了上去。剛剛拽到中間,英瓊用目一看,隻見此處真是險峻,孤峰筆削,下臨萬丈深潭,她雖然膽大,也自目眩心搖。
英瓊上去後,李寧又取出一兩銀子與腳夫做酒錢,自己照樣地縱了上去。三人這才商量運取行李。
周淳道:“我此地來了多次,非常熟悉,我先將你父女領到洞中,由我來取物件吧。”
李寧因為路生,也不客氣。各人先取了些輕便的物件,又過了幾個峭壁,約有三裏多路,才到了山洞門首。隻見洞門壁上有四個大字,是“漱石棲雲”。
三人進洞一看,隻見這洞中共有石室四間:三間作為臥室,一間光線好的作為大家讀書養靜之所。又由周淳將應用東西一一取了來,一共取了三次,才行取完。
收拾停妥,已是夕陽銜山。大家胡亂吃了些幹糧幹脯,將洞口用石頭封閉,徑自睡去。
第二清晨起來,李寧便與英瓊訂下課程,先教她練氣凝神,以及種種內功。英瓊本來資聰敏異常,不消多少日月,已將各種柔軟的功夫一齊練會。隻因她生來性急,每麻煩李、周二人教她劍法。周淳見她進步神速,也認為可以傳授。惟獨李寧執意不肯,隻未到時候。
一日,周淳幫英瓊情。
李寧道:“賢弟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難道不知她現在已可先行學劍麼?你須知道,越是分高的人,根基越要打得厚。瓊兒的資,我絕夠不上當她的老師,所以我現在專心一意,與她將根基打穩固。一旦機緣來到,遇見名師,便可成為大器。
現在如果草率從事,就把我平生所學一齊傳授與她,也不能獨步一時。再加上她的性情激烈,又不肯輕易服人,下強似我輩的英雄甚多,一旦遇見強敵,豈不吃虧?我的意思,是要她不學則已,一學就要精深,雖不能如古來劍仙的超凡入化,也要做到塵世無敵的地步才好。我起初不願教她,也是為她聰明性急,我的本領有限的緣故。”周淳聽了此言,也就不便深勸。
惟獨英瓊性急如火,如何耐得。
偏偏這山上風景雖好,隻是有一樣美中不足,就是離水源甚遠。幸喜離這洞一裏多路,半山崖上有一道瀑布,下邊有一溪,水清見底,泉甘而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