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秋佳節(1 / 2)

第五章:中秋佳節

高公公從懷裏出去陳年早已經準備好的科舉製度一幹事宜,接過手笑著道:“寡人無才,自然是想不出此等妙計,早年寡人曾得溫先生教導,曾贈送寡人這一強國之策,二位大人瞧瞧?”

陳年準備了兩份,一份原稿,由人代筆,不過代筆的人已經被他沉入了禦花園的池塘之下,一份他摘抄,證明陳年已經看過。

“大局寡人看不清楚,大勢寡人也看不來,不過寡人自幼喜好玩樂,也深知國破亡君不如死,”陳年淡然的道,“貴族世勳把握朝綱已久,偶有賢明出世也無法力挽狂瀾,人才缺乏,是故政治不明,民心不穩,國力不強,曾身處何處,才知所需何物,所以寡人覺得此科舉一事,尤為重要。”

這些話當然是他寫在紙張上麵的,在禮部尚書和李子然看來,這位王上也是不出這些話來的。

這份科舉製度分四部分,貴族和寒門是兩部分,其下又分文武科舉,這就是在不侵害貴族利益的前提下,隻是要他們分出來部分,那些寒門士子,或是有才之人,亦可以利誘之,招攬麾下,分出去的部分最終也是落在了貴族手上,無形之中也增添了其實力。

他們不可能不答應,這等萬全之策,不是這位王上可以想出來的,李子然就放心了許多,草包始終是草包,溫先生的名字他聽過,是為學問極高的讀書人,也教不了一個草包。

兩人還在細細研讀,陳年便淡淡的道:“那麼寒門士子一塊,就交由李大人負責,聞尚書來負責貴族世勳。”

陳年這麼安排是有自己道理的,李子然屬於丞相一派,丞相本身就出自豪門貴族,這就是陳年在往他兜裏塞錢,不要不行的那種,哪怕是有些遺落出來,也無足輕重,畢竟大部分都進了自己的口袋,而且還可以趁此機會,利用這些寒門士子,將紀國公一脈的人選給打壓下去,換成自己的人。

這是送給丞相的禮!

李子然能走到侍郎這個位置,自然不是傻子,一眼就看了出來。

至於禮部尚書負責貴族世勳的科舉,其實和往常舉薦沒有什麼分別,可是問題就在於,這位禮部尚書,古板是古板,但的確是忠君愛國,而且他對於貴族世勳的公子哥兒們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避免一部分渣滓走入朝堂,他是個能夠扛住壓力的人,就算是扛不住,有人汙其名聲,不是還有他這個劣跡斑斑的王上頂著嗎?

而且隻要聞尚書尊從本心行事,貴族世勳之中有些鬱鬱不得誌的庶子也有了出頭機會,兄弟鬩牆,家族大亂,到時候想要打碎貴族製度,就輕而易舉。

而且陳年之所以選在這個時候,其一是臥虎旱災,秋收無果,有人又去破壞紀國公賑災事宜,朝堂之上,也隻有姓聶的做得出來,本來兩人就不和,相互攻訐,給了陳年喘息之機;其二他定在八月底迎娶紀國公女兒,紀國公成為皇親國戚,雖無監國之名,卻得監國之實,屆時雙方必定都得不可開交。

而科舉事宜,要準備開始,至少也得明年開春,那時候定居已成,隻等慢慢減去紀國公和聶丞相的爪牙,緩緩收網,將大虞王權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

陳年所能見到的世界,就是京城之中,外有幾個鎮,但這已經足夠施展抱負。這科舉之事,必定是會傳道朝野上下的耳朵之中,但這就是陽謀,我擺明了給你送禮,哪怕你看出來了,今日隻要他們兩個接了,走出著玉香閣,那便大局已定!

陳年不怕他們搞動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巴不得他們那麼做,那麼這樣,他甚至不用費多少力氣,就能將寒門士子握在自己手中!

溫先生過,世間最可怕的是人心,人心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所向披靡,用不好了,那麼傷及自身。

大虞貴族是個什麼德行,陳年還不清楚?提拔寒門,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而且大婚之日,便是陳年大赦下之時,王城牢關押的諸位大將,就又是一樁亂事,到時候看那些屍位素餐的讀書人,能擋得住他陳年重啟武將,肅清文臣的勢頭嗎!

高公公是唯一清楚自己看著長大的年輕的王上的想法,這臥虎旱災一事開始,與紀國公結親,科舉,大赦,這些都沒有年輕王上插手,但實際上臥虎旱災之事,正是給了年輕王上的機會,然後便環環相扣,肅清朝野!

陳年已經將所有的事情考慮到了,大將放出,會安插到各個地方,京城以外,多有盜匪,可借此除匪盜,貴族世勳自然是會反抗,那正是順了陳年的意,那些個軍中悍將,殺敵自然是不得手軟的,但是殺氣自己人來,尤其是貴族世勳,他們更不會手軟!

借他們的手,殺得貴族世勳膽寒,再以溫和手段收服,至於那些悍將,懲大誡即可,留著他們在手裏,貴族世勳就翻不起風浪來!

那些個將自己年輕王上當作草包的人,遲早會為此付出慘痛的的代價,比如現在這個李子然,若是聶丞相真的要命人阻撓提拔寒門士子,李子然還有頂頭上司,紀國公一係自然是不會放棄這個除掉李子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