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米已成粥(求訂閱!)(1 / 2)

因為是冬,蔡仍隨太監入宮的時候,才蒙蒙亮,內廷在沉酣的好夢中,到處寂靜得沒有一點聲音。

張迪見蔡仍被帶進來了,用著貓兒般柔軟的動作,輕輕打起珠簾,讓蔡仍進去。

一股濃鬱的香氣,從獸爐中噴射而出,彌漫在整個殿堂中。

透過這一道氤氳的屏風,蔡仍才看清楚偌大的睿思殿,除了趙佶以外,隻有兩名宮女遠遠地伺候在禦案之側,顯得異常空闊。

趙佶已退下龍袍換上了潔淨而明朗的白色錦服,內鬆外緊十分合身,發絲用上好的無暇玉冠了起來。

蔡仍又看了看趙佶的相貌,發現他算得上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美男子,鼻若懸梁,唇若塗丹,膚如凝脂,三縷墨髯,儒雅淡漠,讓人如沐春風。

張迪將蔡仍一直引到禦前,低聲唱道:“蔡觀察宣到!”

此時,趙佶正俯身在禦案上,吮毫拂紙,草擬一道詔旨。

聽見張迪的話,趙佶並沒有拾起頭來,隻是微微地動一動下巴,表示“知道了”,接著又去寫他的詔旨。

看在平時蔡仍給他送得各種各樣的寶物的份上,張迪給蔡仍遞來了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

蔡仍輕輕點了下頭,表示收到。

趙佶很專注,就像他寫的不是一道詔旨,而是在創作一件藝術品一般。

在這個過程當中,蔡仍始終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表現出了充足的耐心。

這讓暗中留意蔡仍的趙佶,在心裏點點頭,心道:“雖然有些急功近利,但好在性子還算沉穩,不會犯大錯。”

寫完最後一筆,趙佶讓執璽太監用完玉璽了之後,才對蔡仍道:“愛卿來看看朕的字。”

蔡仍應道:“諾。”,然後就向趙佶走來。

蔡仍如此幹脆,倒讓趙佶一怔!

在趙佶想來,蔡仍怎麼都該推脫一下,要知道,他讓蔡仍看得可不是普通字畫,而是聖旨。

趙佶甚至都想好了,在蔡仍推脫的時候訓斥他膽敢不聽自己的旨意,以彰顯他的皇權。

可不想,蔡仍竟然直接就過來了,這讓趙佶心裏有點堵得慌!

蔡仍在看趙佶的聖旨之前,想了一大堆誇讚趙佶字的詞。

然而,真等到蔡仍看清了趙佶寫的聖旨之後,他頓時就將想好的詞全都忘了,隻剩下驚愕!

這一刻,蔡仍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朱伯良這一路都像是老太人看女婿一般,為什麼他什麼朱伯良都痛痛快快的答應,為什麼朱伯良會讓他照顧好他女兒!

蔡仍心道:“敢情這老家夥已經知道趙佶要給我賜婚一事了!”

蔡仍用腳後跟都能想到,此事必定是太子黨運作的。

隻是,蔡仍有些想不通趙佶為什麼要答應?

蔡仍心道:“難道趙佶認為我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

這麼一想,蔡仍不禁有些唏噓:“沒想到,我如此努力,竟然還入不了趙佶的眼。”

趙佶用好玉璽才讓蔡仍看聖旨,明此事米已成粥已再無更改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蔡仍如果硬剛著不同意,絕不是明智的選擇。

而且,蔡仍仔細想了想,娶朱慎也有娶朱慎的好處,朱伯良如果真能源源不斷的給自己招來文人,也足以彌補那些權臣在政治上給自己的幫助了。

所以,蔡仍在心中權衡了一下利弊之後,就一拜在地,道:“謝陛下恩典!”

見蔡仍終於不再像之前一樣從容淡定了,被他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趙佶扶須一笑,道:“愛卿免禮平身。”

蔡仍直起身,道:“陛下恩典,臣不敢辭,隻是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趙佶和顏悅色道:“愛卿但無妨。”

蔡仍“苦口婆心”道:“陛下春秋鼎盛,很多事實不宜過早安排啊!”

雖然娶朱慎為妻一事已經無法改變,但蔡仍還是得跟趙佶一聲:“我是娶了朱璉的妹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就是趙桓一邊的,我是忠於你趙佶的,是你讓我娶朱慎,我才娶的。”

蔡仍這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非常重要的表態。

否則,蔡仍娶朱慎,有可能就會給自己帶來意料不到的影響。

事實上,趙佶並不想答應趙桓的請求,也就是為蔡仍和朱慎賜婚。

這與蔡仍(也包括朱慎)無關。

雖然蔡仍招安了宋江,表現出來了傑出將來的才能,但在趙佶眼中,蔡仍隻是一個比較有潛力的年輕人,隻是他夾帶當中無數人才中的一個,他不必更不值得在蔡仍身上花過多的心思和精力,他的心思和精力得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像收複燕雲,像藝術研究,像修道成仙,等等……

趙佶不想答應趙桓的請求完全是如蔡仍所提醒的那樣,他現在完全沒必要幫趙桓建立登基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