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十廂與五郡(求訂閱!)(1 / 3)

遼東。

國首漢城(原高麗開京),東郊親軍軍營。

此刻,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王彥、楊沂中、張憲、王德、牛皋、王勝等將齊齊的聚在親軍的校場之上。

牛皋問楊沂中:“中子,你知不知道王上將咱們全都叫來京都所為何事?是不是要跟日本開戰了?”

也不怪牛皋會有此一問,而是日本這兩年照實是給蔡仍添了不少堵。

這事,要是細起來,那話就長了。

長話短吧。

蔡仍滅了高麗建立了遼東國之後,就大力發展遼東,並開啟了工業革命。

有蔡仍這個領先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總設計師、這個引導者,遼東的發展速度,絕對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別的先不,先農業方麵。

蔡仍親自主持的雜交水稻,這幾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蔡仍培育出來的“仍型”水稻,在占城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成的收成。

再加上,蔡仍大力改良農耕技術,例如推出先進的農耕工具,例如大力推廣化肥知識(所謂的化肥無非就是氮磷鉀,鉀肥用草木灰,磷肥用鳥糞,氮肥就用屎尿。),再例如推廣麥稻兩熟製,等等等等……

如此,經過幾年的經營,遼東已經有充足的糧食儲備了。

這也是蔡仍敢移五六百萬漢人來遼東的底氣。

不僅在農業方麵,在工業方麵,遼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例如,三年前,中科院就推出了“仍式”紡織機。

“仍式”紡織機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那以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就在這時,蔡仍推出了第一代蒸汽機——“仍式”蒸汽機。

“仍式”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

遼東社會由那時起進入了“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雇傭工人集中生產——在這個過程當中,遼東朝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大型工廠,朝廷都占有很大的股分。

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即工廠)出現了。

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機器生產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快捷便利地運送貨物、原料,人們想方設法地改造交通工具。

例如,今年年初,蔡仍親自主持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又例如,不久,蔡仍又發明了“蒸汽機車”,並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三十四節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

從那以後,遼東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可以,遼東這三四年發展的真是很快。

快到,所有遼東人都像敬畏神明一樣敬畏蔡仍。

這使得蔡仍的統治穩如泰山,無人能撼動蔡仍的統治地位。

甚至很多人都在,就算蔡仍不再親自管理軍隊,也沒有人會生出背叛蔡仍之心,就算生出了此心,也絕不會得到別人的支持。

當然,蔡仍一直都是一個心謹慎的人,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主持農業發展又主持工業發展,就對軍隊有任何放鬆,恰恰相反,蔡仍始終都認為,對於一個統治者而言,軍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因此,蔡仍始終都對軍隊保持著牢牢的控製權,絕不允許任何人撼動自己的這個權力。

不過——

也不是事事都讓蔡仍順心順意的。

有一件事,就讓蔡仍鬧心不已——一直讓蔡仍鬧心不已!

這件事就是,隨著遼東的發展越來越快,蔡仍的錢不夠花了,尤其是在蔡仍移了五六百萬漢人來遼東使遼東擁有近千萬人口之後。

嗯……其實,蔡仍的錢不夠花了,也不準確。

蔡仍早已將軍票變成遼東的通用貨幣,而且蔡仍在遼東民眾中的信任度極高,因此,蔡仍可以隨便印錢。

可問題是,沒有足夠的金銀擔保軍票,軍票隨時都有崩盤的可能,甚至,現在遼東就已經有了通貨膨脹的苗頭了。

因此,蔡仍急需金銀來保證軍票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