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自掘墳墓(求訂閱!)(3 / 3)

蔡靖深以為然。

呂頤浩和梁競聽了這話,嘴上雖然沒說什麼,但臉上卻現出憤怒之色。

其實——

許采的分析得很有道理。

假如蔡靖真的聽從呂頤浩、梁競等人的建議,率眾南奔,那麼必然是投之死地,不可能活著離開燕京地區,因為,常勝軍以及鄉軍剛剛戰敗,他們現在正盤踞在盧溝河與涿州之間燒殺搶掠,以發泄他們的鬱結之氣,他們南逃真未必能活著逃出燕地,就算活著逃出燕地,也必然會被趙宋朝廷追責問罪。

十二月初八早上,蔡靖率各監司官員來到常勝軍駐地拜會郭藥師。

郭藥師將昨日之戰況與下一步之打算向大家做了簡要介紹。

郭藥師說:“昨日之戰,藥師以騎兵大敗之,追逐三十裏,金人逃走,至申未間,回視步軍不戰,以為已敗也,遂馳歸,後聞乃是令徽不戰先退,步軍隨之為金國太子所追,直至潞縣,太子見其軍不繼,亦向東而遁。今且收拾軍兵入城以俟,待金人至城下,出兵盡死一戰,或不勝,則擁兵而南,以俟救兵之至。”

張令徽也不否認郭藥師所說的,他隻問:“朝廷有援兵來乎?”

有人回答說:“指定沒有,大宋,除了咱們常勝軍,哪還有能戰之軍?”

張令徽又問:“那有糧嘛,如今軍中已經快斷糧了,據城而守,沒有充足的糧食可不行。”

有人又回答說:“現在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就算朝廷想要往燕京運糧,也不可能運來。”

這時,呂頤浩說:“師敗退兵,古亦有之。不若退至雄州,以圖後舉。”

張令徽說:“常勝軍家屬近十萬口在燕城,如何得出?若率之去,則立即大亂!”

郭藥師和劉舜仁皆以為然。

郭藥師說:“大學(指蔡靖)既以死守,藥師是帥臣,亦當以死報趙皇,其餘監司要去者自去。”

這時,有監司官員請求郭藥師派出常勝軍百人,護送其家人出城。

郭藥師態度很堅決地回答說:“常勝軍不可遣。”

蔡靖說:“我當以死守城,諸公何如?”

隻有沈琯表態說:“某聞難以來,義不獨去,惟有一死,某與大學同之。”

散會後,蔡靖與沈琯等人一同回到燕山府府衙。

蔡靖與沈琯看到,府衙的官員們皆欲南逃,便警告說:“你們若是敢跑,常勝軍必以此為由誅殺你們全族。”

沈琯說:“走有生之道,而未必不死;守有死之道,而未必不生。”

副使李與權開玩笑說:“對仗很嚴謹啊。”

沈琯又說:“某雖孤寒,今族中食祿者尚十四五人,若一身死於此,則眾族可以仕,如或不然,則全家不可複仕宦矣。若出城之後為金人所殺,或常勝軍執之回時,其辱又愈甚。”

眾人聽了這話,皆默然無語。

蔡靖很讚成沈琯所言,他對沈琯開玩笑說:“靖今日得入忠義傳,公膽大,將身而來不畏死,亦當附吾傳矣。”

蔡靖以及燕山府諸監司官員們,麵對危難,除了以死明誌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常勝軍身上。

可蔡靖等人不知道的是,昨天夜裏,把守燕京城東北門的刺史皇賁,已暗中派人去聯絡金軍,表示可以開城門為金軍做內應,並且還請示完顏宗望:“不知太子要活的郭藥師,還是要死的郭藥師?”

郭藥師也已經得知此事,而且他還知道,皇賁背後的主謀便是張令徽和劉舜仁。

郭藥師權衡利弊之後,已令儒林郎王樞起草好了向金軍投降的降表,降表中說:

“待時而動,動靜固未知其常;順天者存,存亡不可以不察。臣素提一旅之師,偶遭六百之運。亡遼無可事之君,大金有難通之路。宋主載嘉,秦官是與,念一飯之恩必報,則六尺之軀可捐,雖知上帝之是臨,敢思困獸之猶鬥。昔也東征,雖雷霆之怒敢犯;今焉北麵,祈天地之量並容……”

其實——

白河之戰,常勝軍與金軍打了個半斤八兩,常勝軍沒勝,金軍也不算勝。

然而,由於常勝軍張令徽和劉舜仁叛變,導致燕京城即將失陷。

郭藥師見此情形,為求自保,也決定降金。

說到底,還是趙佶所用非人矣。

而蔡靖等人,從始至終皆被蒙在鼓裏……

……

https://www.biqiuge8.com/book/62197/57548423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wap.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