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倒懸之危(2 / 3)

張雁道:“哪個是萬大哥的府邸,快帶我去。”那兵爺道:“就在前麵不遠。”徑自將張雁送到一個所在,卻是兵馬司衙門。張雁笑道:“這裏啊。”那兵爺手指道:“正是。要不要哥進去通稟一聲。”張雁道:“正要煩勞去通報一聲,便張雁求見。”那兵爺猶豫道:“我可真去了也。”見她不是笑,下馬向守衛打了招呼,徑自去通報。少時,隻見那兵爺在前,萬太清在後急匆匆奔了出來。太清一見是張雁,喜不自禁的叫道:“老朽還以為做夢呢,沒成想真是弟妹到了,真是降貴人呢。”那兵爺一見這陣勢,伸長了舌頭縮不回去,到慌作一堆,真是熱地上的蚰蜒,立腳不住。張雁笑道:“大哥別來無恙,身子骨還是這麼健朗。我好高興。”已自下了騾車。太清熱情地接著張雁,問道:“那陣風把貴人吹到這兒來了。”張雁笑道:“來話長了。”兩人一頭,徑自走了進去。

門房已自教人領著車夫,駕車去安置酒飯,下榻處了。自不必表。那個兵爺瞠目結舌,半晌合不攏口,幸得沒有見責,急忙領著部下去了。

至堂上分賓主坐了,略敘寒溫必,茶罷。太清道:“弟妹。”張雁道:“我跟呂大哥畢竟無緣,別稱呼我弟妹了。”太清道:“八弟他會回心轉意的。弟妹,到底是甚事勞您大駕光臨,來我好為您分憂。”張雁道:“老九他借抗敵之名橫征暴斂,搜刮民財,草菅人命的事你聽沒聽過。”太清一聽,老大的為難,愁道:“我也為此曾奉勸過他的,可是他鬼子搶掠的就是男子財貨。男子有力氣的不去打鬼子,就是被鬼子捉去反過來打我們,所以不從軍的就是要去當賊兵,殺了理所應當。”張雁氣惱道:“那聚斂錢財呢?他又是怎麼狡辯的?”太清道:“他打鬼子靠的就是有錢有糧,沒有錢糧,誰肯當兵去打鬼子。他手裏沒有錢糧,手下也不會去賣命的。”

張雁道:“歪理。我們是朝廷的正義之師,卻淨幹些泯滅人性的勾當,這又跟鬼子有什麼區別。百姓又怎麼能信服我們官軍,而支持我們呢?”太清道:“留守李將軍多曾勸誡老九,可是老九聽不進去。李將軍又多用著他據敵,不想傷了和氣,也隻作不知罷了。”張雁道:“歐陽呢?”太清道:“老七他鎮守在潞州,還算是安分守己。隻是,隻是。”張雁焦急道:“又犯什麼事了,快。”太清道:“原先他有一房妻室,而今他又娶了兩房妾室。”張雁嗔怒道:“胡鬧。”太清道:“兵荒馬亂的不好好用心在抗敵大任上,卻隻圖享樂,是有些過分了。不過男子三妻四妾也無可厚非,人之常情。”張雁道:“且眼下。老九的人捉了很多交不起錢糧的百姓,得讓他把人放了。”太清道:“有弟妹做主,他難道不肯放人。”張雁道:“我跟你去見他。”

兩人乘轎馬星夜去見霍中流。那中流跟石柱正自樂陶陶的點數著廳堂上十數箱的金銀錢財,珍寶古玩,叫個賬房先生登記在冊。石柱道:“師兄,我們發了。”中流道:“這是我們兄弟用性命掙得。比起那些個貪官汙吏來,我們不過是巫見大巫,不值一提了。”遂命人扛抬下去送入地窖收著。那帳下官兵正扛抬之間,聽報:“萬老爺求見。”石柱道:“這老兒深夜來此作甚?”中流道:“請萬大哥進來。”石柱道:“可是這些錢物?”中流道:“他是個牆頭草,怕甚?我們做的事都在他肚裏裝著呢,可瞞著他麽?送他些錢財,買他口緊也好。”石柱笑道:“這老兒別看他一本正經,裝清高。可是一肚子花花腸子哩,不信他不愛錢。”

少頃,太清跟張雁踱入廳堂上來。中流危然高坐,兀自道:“萬大哥深夜造訪,有何貴幹麽?”太清笑眯眯地盯著滿地尚未抬走的箱籠,滿眼的珠翠珍玩,何止百十萬貫的錢財,道:“有位故人特來求見,故而不揣冒昧,前來覲見。”中流詫異道:“哪位故人,可來了麼?”太清將身子一讓,張雁踏上前來。中流,石柱不見猶可,一見之下,慌得起身跳了起來,脫口道:“張娘娘!”張雁笑道:“莫怪唐突。兩位兄弟別來無恙否?”中流羞慚的答道:“無,無恙。教娘娘見笑了。”張雁望著箱籠裏的財寶,笑道:“兩位兄弟真是會賺錢。”中流,石柱更是無地自容,趕緊請她上座,獻茶。

張雁落座,茶罷,道:“此番是我有事相求兩位兄弟高抬貴手。”中流低眉順眼,回道:“娘娘有甚吩咐,但無妨。隻要娘娘開口,水裏火裏,責無旁貸。”張雁道:“何須水裏火裏。把抓來的人給放了,我這裏就感恩不淺了。”中流臉頰流汗,答道:“好好。娘娘還有甚吩咐?”張雁道:“把這些錢用在招兵買馬上,從厚撫恤死難將士的家屬。”中流道:“是是。下官正有此意。”石柱此時方將一顆懸著的心放下,問道:“娘娘自從離開了舜王坪,去哪裏落腳,何以到的這裏。”張雁道:“湖海飄零,寄情山水間耳。”石柱道:“畢竟得有一塊落腳地。好教門主去找娘娘,破鏡重圓。”張雁道:“他垂青於白妹妹,我也不作指望了。”

中流道:“娘娘有所不知。據我所知,昱人兄弟的妹妹在娘娘走後,也留書一封,不辭而別了。”張雁聞言,心下又驚且喜,沉吟道:“恪卿妹妹走了。”真是百感交集。中流,石柱見她容色不改,雙眸之中卻是有著莫名的神色,實在不知她是喜是憂。太清連喚兩聲,張雁方道:“嗯,近日來背井離鄉的流民成群結隊望北而來,你們做地方官的要開倉賑濟,好好善撫他們。”中流急了眼,回道:“叛軍侵占了高平以南大片土地,洗掠錢糧一空,而又不殺了這群無家可歸的百姓。正是要將大一個包袱丟給我們,好瓦解我們的積蓄資源。從而達到他們盡吞澤潞全境的意圖。”石柱按耐不住,亦是亢奮地:“是啊。我們把錢糧都用在這群叫花子身上,那跟我們打仗的兵卒在這災人禍的歲月,吃不飽肚子,穿不暖衣服,又怎麼能打勝仗?賊兵真是用心險惡啊,娘娘。”

張雁忿忿地道:“我們不接濟他們,他們都會凍死餓死,那在我們保護下的百姓又怎麼看待我們?他們會不會在想,我們明地裏是在為他們打仗,暗地裏卻是在作威作福,也是殘害子民的劊子手呢?”中流道:“娘娘呀,這些流民何止數萬,僅憑我們眼下這些儲積的財貨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的。後方十二弟率領著一部太行山兵馬與官軍正同賊兵血戰在井陘要塞,一旦賊兵突破了井陘關隘。我們將陷於更為艱難的境地,我們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啊。”張雁道:“那就眼睜睜教他們都凍死餓死麽?我不管,你還要盡力去救濟他們便是。丟了潞州,隻要民心向著我們,我們還是會奪回來的。”中流,石柱見她氣惱了,當下:“也罷。拚著丟城失地,能救活幾個算幾個了。”

正在這時,門房來報:“留守李將軍聽張娘娘來到霍爺府上,教人來請,有事相商。”中流道:“李抱玉請娘娘,那我們就不便相留了。改日備酒席請娘娘。”張雁道:“不勞掛念,兩位兄弟好自為之,後會有期。”中流,石柱要送出來。太清笑道:“不送。”徑自跟著張雁去了。石柱道:“師兄,我們真要聽她的麽?”中流道:“她是未來的門主夫人,誰敢不從。”石柱好是不忍將那麼多的儲蓄發落在叫花子身上,真似拿錐子紮他的心。中流道:“呂崇堯跟白昱人恁麽厲害,你我惹得起麼,隻索隱忍罷。還要護著結拜之情不是。”

卻李抱玉教人去請太清商量安撫流民的事,聞知舜王坪張娘娘與他同去了霍府,遂教人去霍府請人。亦是想要一睹大行門主準夫人的風采,存了這份成心在裏頭了,便有事相商之語,也是唯恐不到的意思。其實當日昱人自長孫蝶口中得知崇堯的訃告,雖認作是真,也是為穩住後方舜王坪將士的心,方才在相見李抱玉的時候沒有起崇堯被殺一事,之後便回太行山引軍去了井陘,也曾囑咐殿英等不可泄了機密,便連盈盈都不告知。盈盈問及時,也隻:“好著哩。”何況道路隔絕,李抱玉自然不會從長孫蝶以及馬璘處得知這樣的虛假事情了。

當時抱玉已然命人盛設酒宴,以為張雁接風洗塵。聽報已在門外下了轎馬,便三步並作兩步的去迎接,彼此客套一番,請入席間飲宴。抱玉備言上官思禮如何讚譽張雁色藝雙絕,膽識過人,幫助崇堯力保澤潞,不至淪於敵手等事,自稱仰慕已久,幸得一睹芳容,不勝喜悅。張雁自是遜謝不已,又起勸中流賑濟災民一事,寄望抱玉能夠鼎力相助,玉成其事。抱玉聞言,道:“下官正是怕霍老弟不肯行此善舉,要約萬老兄商榷如何勸他。不想呂夫人到先我為之了,豈不是少了很多口舌之爭。”為此更是欽敬張雁有解萬民於倒懸的仁心,敬她滿飲了三大觥才罷。太清稱道:“若非弟妹做主,九弟未必就肯慨然解囊。”抱玉深以為然,歎服張雁在舜王坪將士心目中的威信,崇堯以外,再無二人。是夜,盡歡而散。

張雁在太清府邸住一晚,次日早起,辭別了太清,乘坐原來騾車返回太平莊。抱玉聞知,急來相送,已是遲了,唯有抱憾而回。比及張雁回到太平莊,馬原跟裏中父老多已回家,聞知是張雁去遊中流,才得闔家團聚,都是分外感動。此時方知張雁便是舜王坪崇堯的準妻子張娘娘。裏中父老數百口人齊來相迎,都稱道:“張娘娘救拔苦海之大恩,恩同再造。”張雁忙:“馬大哥,鄉親們快請起。”馬原道:“姑娘客氣了,此恩此德我們大夥無以為報,隻要你有什需要,一聲。”張雁道:“當日多虧馬大哥跟鄉親們收留我,教我才有了棲身之地。鄰裏間理應相互幫助。”馬原道:“的是。”笑之間,相攜同回。

那張老爹夫婦隻怪有眼無珠,不識張雁便是張娘娘,兀自羞臊當日還勸她乘著年紀少艾,嫁個好人家。自覺老大沒趣,縮在屋裏,不敢出來相迎。張雁走上門來,喚道:“鶯兒,鶯兒。”鶯兒開了門奔跑出去,喚道:“姐姐,你真是舜王坪那個大英雄沒過門的妻子麼?”張雁笑道:“那是往事了,提他作甚,別跟著大人們瞎摻和。你爹娘呢?”鶯兒道:“在屋裏哩。”張雁抱著鶯兒進屋裏來,見二老大有尷尬之色,笑道:“嬸子,大叔,這是怎麼了?”張嬸隻得:“你是呂爺沒過門的妻子,為甚不早。害我們瞎攪和要給你漢子。”張雁道:“其實我跟呂大哥他沒什麼。”張老爹道:“嗯,算是沒啥,可是你瞞著我們好。你是澤潞有菩薩心腸,偌大名聲的張娘娘,千金身價,等閑也不敢招攬你不是。你的眼界高著哩,所以那些婆子的許多後生,你都瞧不上眼。”張雁道:“是我不是,嬸子,大叔多擔待些則個。”至此二老與她隔閡冰消瓦解,煙消雲散了。

吃過午飯,那馬原便來拜謝張雁活命大恩。張雁遜謝罷,道:“大戰在即,我們裏中不可坐以待斃,應當將年富力強的青壯都聚集起來,閑暇之餘操練禦敵攻守之法。”馬原道:“娘娘見教的是。這就召集青壯編練殺敵戰法。”張雁道:“我見裏中有很多逃難來的難民,馬大哥可想辦法接濟他們衣食,好言相勸,教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操練殺敵戰法,擔起保境安民的責任。”馬原拍手叫道:“這主意好啊,這也是給他們自己尋求活路。”這樣在馬裏長的鼓動下,裏中鄉親紛紛出錢出糧接濟流民。流民感恩戴德,主動加入操練的隊伍當中,數日之間聚集了上千之眾。馬裏長又向州裏索要了刀槍器械分發給鄉勇。於是各鄉裏紛紛效仿,接濟難民,使之成為抗敵的勇士,亦是減輕了州裏的負擔。中流,抱玉亦是在州裏周濟難民,青壯多參了軍。潞州全境呈現一派全民皆兵的氣象,士氣頓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