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四部《擘餅者》-13 【全書完】(1 / 2)

7、

我從別的資料中看到,張惠雯逝世之後,李夜聲曾有幾封短信輾轉陸續到了大姐張惠琴的手中,信中的字句讓她不忍讀,卻一讀之下就難從心中抹去。

他向她要妻惠雯最後用過的衣褲、頭巾、舊襪子、手帕、牙刷等,惠琴收拾了寄去。半月後又來一信,再向她要惠雯的舊物作紀念。她看著信中他要的東西,淚就止不住地流,寫這紙條的人似乎怎麼想也不象那個被數萬人崇拜,又被數萬人唾棄的李夜聲,而隻是一個極度思念亡妻的老人。

他仔細地寫著向她要的東西:

我要她最近穿過的舊鞋二雙,及她穿過的舊的絨布的內衣褲。請你替我尋出,至為感謝。千萬尋出!

字句裏的憶妻之痛是她能預料的,但她不敢去想他獨自在勞改營的夜晚,如何抱緊這些舊物,如何將臉埋在這些似乎還有著惠雯的氣味和體溫的舊物中……

惠琴帶著他要的東西和一縷妹妹惠雯的頭發,還有一條毛巾,去勞改農場看了李夜聲,他摸著這條妻常為他擦汗的毛巾竟然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臉色蒼白。這反倒讓惠琴有點後悔自己將這些觸動他心痛的東西帶來。

那以後,李夜聲的病越來越沉重了。

半年後,李夜聲的勞改期限也滿了。但他要到哪去呢?誰願收留這個服刑二十年,一身重病的老人?他給可以聯係的親人去信,想讓他們幫助自己離開這個勞改營。惠琴手裏拿著新收到的信,心裏酸痛難當。沒想到一直獨來獨往的他,卻說在病中實在想念自己的親屬,極想回到自己親人身邊,渴望落葉歸根。

惠琴拿信給李家的弟妹們看,大家也是唏噓,卻不知如何是好。

又來一信,說是農場領導說北京上海不能去,但小地方或農村可以去。希望他們代為聯係福州的遠親,若有人可以收留,要請公社開了證明,勞改農場才可以放人。

他說不想麻煩到他人,自己吃得很少,病重,日子不多,糧票問題可以解決的。

他又說,病中仍喜樂,讓他們不必掛心。

又說,仍盡力促使自己,不要難過。

……

從信裏看,他的病已經很重了,他卻一心要出來。惠琴心裏知道,他是為了什麼。他托她處理好惠雯的後事,說終歸是一定要來和她說句話……

他們幾個盡力聯係安排,有親朋的地方,當地公社不肯接收。有些邊遠的地方,又難找到可靠的人相托。

每到夜晚,惠琴總是想著李夜聲信上的那四個字流淚——“紙短情長”。

人生好像比一張信紙還要短,情,卻極長極重,讓人生承載不了。人越老,就好像越回到了兒時,李夜聲重新回到了兒時的那個叫述先的小小少年,那個叫她大姐的小弟弟……

當終於安排得有點眉目時,卻收到了農場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