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神通(上)(2 / 2)

白廣等一眾儒生還沒進京呢,皇帝就已經下令將他們安置在降王府。

所謂降王,就是前朝皇帝的血脈。大堰建國後,將前朝的末代皇帝封了降王,並世代沿襲。前一代降王無嗣,他死後封號和王府就都收歸了朝廷。

儒生陸陸續續來到京城,都一一被送入了降王府,好吃好喝伺候著。要看書,降王府裏藏書閣,各種書籍應有盡有;要先玩樂,蹴鞠、騎射、射壺應有盡有,隻一點不能出府,也不能招伎子入府。

等到所有儒生都到齊了,才有官員來宣旨半個月後進行入學考試。

大家這才知道,原來並非所有儒生都能進入國子監讀書。他們這些由地方選送進京的儒生,必須參加入學考試,再根據名次來決定最終人選。

此外,入學考試的好壞,還與舉薦饒政績直接掛鉤。如果被舉薦的儒生學問極佳,皇帝將嘉獎舉薦人;反之,則責罰舉薦人,嚴重的甚至要被革職查辦。

儒生們這才醒過味來,原來皇帝是要借這次機會,來考驗大堰的地方官們呀。儒生中固然有像白廣這樣真有學問的,也有肚裏沒貨想進國子監鍍金的草包。一聽這消息,大家表情各異。

被派來宣旨的官員,才不管這些儒生是怎麼想的呢。他讓人把降王府的大門一關,“喀嚓”一聲落了鎖。皇帝親派了兩隊禦龍衛來禦王府外輪守,務必使內外隔絕,凡是裏外相通者一律抓。

一時間,有人爬牆被抓、有人鑽狗洞被抓、有人……

有人慶幸,有人害怕,有人哭爹喊娘,有人求神拜佛……

一時間降王府裏亂做一團。

唯有白廣該看書還是看書,該做文章還是做文章。反正三餐有人管,又有那麼大的藏書閣,筆墨紙硯也應有盡有,還不用看嫡母的臉色,哪怕要在這裏關一輩子他也是願意的。

白廣的鎮定也帶動了一批人。大家學著他的樣子,該幹嘛就幹嘛,希望能達到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有人監視著,並上報到皇帝那兒。

從進入降王府後,就抓緊一切時間讀書的儒生白廣,也入了皇帝的眼。

這次的入學考試後,白廣如願以償進入了國子監學習。他的舉薦人也因此獲得了皇帝的嘉獎。他的恩師因為教出了這個優秀的學生而聲名遠揚。

一年後白廣參加了進士科考試,考試成績突出,在所有考生中名列第二。殿試時,皇帝禦筆欽點他為探花。他與狀元、榜眼一起跨馬遊街,可謂是意氣風發、春風得意。

皇帝對白廣印象很好,覺得這手不釋卷的年輕人就是讀書饒表率。

因為皇帝的偏愛,白宇成為了這一屆同年中唯一一個在翰林院任職的。大堰官場一向影非翰林不入閣”之,意思是想要成為閣老,必須先成為翰林院學士。

這一次進士科,唯有白廣成為禦筆欽點的唯一一位翰林院學士,可謂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