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五章 水淹鄴城(1 / 3)

第四日,公孫瓚和黑袍人繼續攻城,同時投石車投入戰場,因為投石車帶來的巨大傷害,袁紹讓呂布率騎兵出城破壞,懾於呂布威名,成功破壞投石車;同時,劉備帶著關羽和張飛二人也率領三千士兵到達。

第五日,公孫瓚和黑袍人又投入五十部投石車,袁紹再次令呂布出戰,奈何有關羽和張飛二人阻擋,呂布最終無功而返。無奈之下,袁紹從軍中挑選神射手,齊射火箭以滅投石車,最終成功。而這些人中,赫然有呂布、文醜、顏良、張郃、高覽,射箭技術高超,令人驚歎。自此,袁紹軍中士兵知道己方除了有文醜、顏良外,還有張郃、高覽。對此,文醜、顏良二人雖有不滿,卻也沒說什麼,張郃和高覽二人武藝也確實不俗。

第六日,公孫瓚和黑袍人停止攻城,隻是在鄴城十裏外安營紮寨。

第七日,公孫瓚軍營中依然沒有動靜。

經過五日的攻城戰,袁紹、公孫瓚和黑袍人三方損傷六萬有餘,再加上一些重傷無法治愈的,人數會慢慢增加,恐怕會超過七萬。由此可見,戰爭是何等的殘酷。一場疾病或者天災,或許也就死這麼多人,然而,戰爭卻是使得短短五日內就死這麼多人。

二十裏外的山峰之中,袁常依然還呆在這裏,袁紹和公孫瓚打生打死與他關係不大,他打打醬油、看看熱鬧就好。

“啟稟大人,屬下發現公孫瓚有異常舉動。”

袁常正在自己的營帳之中和於禁二人討論公孫瓚為何停止攻城之事,至於典韋,則蹲在牆角,這種事找他商討,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所以,典韋也很自覺的的蹲牆角去了。袁常知道自己除了有穿越者能夠知曉未來發生的事的這一優勢之外,論才智,跟那些頂級謀士差距很大,雖然他不否認自己也有些才智。因此,很多時候,袁常也會自己去思考,對方的用意是什麼,從而讓自己的才識慢慢擴展。

“有何異常?”

公孫瓚如果放棄攻打鄴城,那麼自然會退兵,可是公孫瓚並沒有退兵,依然駐紮在鄴城之外,顯然他還有其他念頭。而且,公孫瓚身邊有個黑袍人,那家夥可是能夠與郭嘉相提並論的頂級謀士,才智過人,必定有什麼詭計。袁紹麾下謀士很多,卻沒有一個能夠稱得上頂級,不得不說這是袁紹的悲哀。因此,袁常派出士兵注意公孫瓚軍中的動靜,如果有異常,就來彙報,而今天,公孫瓚終於出動了。

“公孫瓚和黑袍人率領數千人馬往北而去,屬下不敢跟的太近,擔心被他們發現。因此,便回來向大人彙報。”

“好,你先下去,繼續打探,如有消息再來彙報。”

“喏!”

袁常讓探子離去,隨後皺眉沉思,公孫瓚和黑袍人帶著幾千人往北而去,這是想要幹什麼?

“文則,你有何看法?”

“大人,統兵屬下還行,出謀劃策屬下也無能為力。”

於禁倒是很直接的說了一句,不過確實也是如此,於禁統兵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是在戰場上用點小計謀,也還行。不過,像這等深奧的陰謀詭計,於禁表示無力。

“取地圖來看看!”

袁常拿出地圖,看著地圖上深深思索起來。公孫瓚和黑袍人這兩天停止攻城,不肯退兵,肯定有陰謀,他們不會吃飽沒事幹跑去散步。既然出動了,必定有陰謀。隻是,這個陰謀又是什麼呢?

這個時候,袁常再一次歎息麾下的謀士有點少了,能夠鎮得住場麵的也就郭嘉一個。不過,郭嘉即使是頂級謀士,顯然也是不夠的。不同的謀士,能夠提出不同的意見,群策群力之下,顯然能夠將事情做到趨近完美的地步。因此,郭嘉決定等返回渤海郡之後,要想辦法增加點謀士的力量,不管是搶還是綁,一定要搞來。

因為想著謀士的事情,袁常視線雖然還盯著地圖,其實腦海中正想著別的事。等他回過神的時候,驀然間注意到剛才盯著的地方,似乎有些發愣。

袁常剛才視線集中的地方,乃是一處山脈,名為太行山。至於這個時代是否這麼叫,袁常就不清楚。袁常之所以認得太行山,自然是因為前世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關於太行山的抗日戰爭片,而後,他也知道太行山以西叫山西,太行山以東叫山東。雖然兗州為名,很多百姓也把太行山以東之地稱為山東,跟後世的山東省自然不一樣。

當然,袁常之所以注意到太行山,乃是因為有山脈的地方,必定會有河流發源。無疑,太行上也發源了好幾條河流,其中一條就是在鄴城附近。

頓時,腦海中想起鄴城之戰時,許攸給曹操提出的“決漳河之計”。

想到這裏,袁常當即起身跑出了營帳,看著天空,黑沉沉的,給人一種潮濕、壓抑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會錯,是暴風雨即將前來的征兆。作為謀士,必定要六藝精通,星象醫術,天文地理,各方麵都有涉獵,也不一定要精通。而那個黑袍人顯然明白天文地理,因此,看出即將有暴風雨,決定引漳河水淹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