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常緩緩的走進營帳,腦中依然有些震顫。
典韋和於禁二人有些怪異的看著袁常,不明白袁常剛才為何無緣無故的跑了出去,然後又像失戀一樣走了進來,當然,首先要典韋和於禁知道什麼是失戀。典韋也沒想什麼,自家主公經常神神叨叨,他也不是第一次見了。此刻典韋也不蹲牆角了,而是躺了下來,雙腿架著,優哉遊哉的抖動著,似乎這個營帳裏麵,他才是最大的人。
“大人,你?”
於禁不解的向袁常詢問到,莫不是袁常剛才羊癲病發,所以才這樣?莫不是要離袁常遠點?要是袁常知道於禁此刻腦海中的想法,估計會吐血三升而亡。
“文則,先別跟我說話,我想點事情。”
袁常示意於禁先別說話,席地而坐,腦海之中繼續緩衝剛才的念頭。
很顯然,公孫瓚和黑袍人這次要決漳河水淹鄴城。用這種計謀,無疑是很殘忍的。利用災害來獲得戰爭的勝利,自古以來便有。然而,受害的無疑是百姓。
就如關羽的水淹七軍,確實是威風八麵,天下聞名。然而,或許是因為關羽威名,將水淹七軍背後的事故給掩蓋了。關羽當時放水淹樊城,首先要明白,樊城之中不僅僅隻有於禁的數萬大軍,還有樊城幾十萬百姓。樊城被淹,受害的百姓何止寥寥數人?有的百姓或許不幸被淹死,即使是沒被淹死的百姓,他們的房屋、家具、生計等等都被破壞了,他們往後的日子又能如何過?或許因為這場戰鬥聞名,或許百姓的命比較賤,故此,沒有人會去關注那些受到傷害的百姓。
即使是關羽,他也不會去關注。關羽他忠義,不代表他仁慈,如果他看到樊城百姓的慘狀,也許關羽會愧疚,但不會後悔。關羽為了劉備的大業,為了他的忠義,如果有機會,他還是會做。
一將功成萬骨枯,萬骨枯的不一定是士兵,或許還有無數的普通百姓的性命。這,就是戰爭的殘酷,誰也無法否認!
而利用這種人為的天地災害來進行戰爭,直白的說,是很沒有人性的。
袁常作為一名穿越者,生長在和平、沒有戰爭的年代,即使有戰爭,也跟他身處的國度沒有絲毫關係。即使很多國家向這個國度叫囂,但是,真正敢跟這個國度對抗的沒有幾個。即使是美帝國,也隻是暗地裏使絆子,直接動手,他們也不敢。所以,袁常對於人命是持著正視的態度。
所以,當這種事發生在眼前的時候,身為一名四有穿越者,袁常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眼前。
剛才之所以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乃是因為他的心中正在一種感悟。剛穿越來的時候,袁常或許覺得自己有著穿越者的優勢,爭霸天下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然而,當戰爭真正發生的時候,袁常的心中還是會震撼的。就如南皮城發生的戰鬥,他雖然看似風輕雲淡、鎮定自如,其實他的心中還是會有衝擊。作為一名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少年,說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袁常對於南皮城這種戰鬥還是能夠接受的。然而,一旦利用天地的威力來進行戰鬥,袁常就很難接受了。
在穿越前,每次哪個地方有地震、洪水,解放軍戰士都是衝鋒在第一線進行支援,八方雲動獻愛心,人性的正能量得到極大的傳播,即使還有一些敗類在災害中謀利,卻也無法掩蓋正能量的光芒。
因此,無論如何袁常,都不會讓公孫瓚他們水淹鄴城。
“文則,我已經知道公孫瓚他們打算幹什麼了。你看地圖上這裏,此處有河名漳河,公孫瓚他們打算防水淹鄴城。”
“哦!”
聽了袁常的話,於禁並沒有多大的反應,隻是很平淡的回應了一個字。對於於禁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不過,為何袁常會表現出如此嚴肅的神情?
相對於於禁,典韋或許能夠明白袁常的心思。
在南皮城一戰之時,郭嘉曾提議讓南皮城的百姓幫忙守城,然而,袁常卻拒絕了,並且告訴他們作為士兵,他們的責任就是守護百姓。如今無法守護百姓,還需要百姓來幫他們,他們又怎麼稱得上士兵?
公孫瓚決漳河水淹鄴城攻擊袁紹是沒錯,然而,鄴城內幾十萬的百姓,他們又該如何?或許水淹之後,袁紹還是袁紹,公孫瓚還是公孫瓚,他們的身份地位不會有變法,依然可以過的好好的。然而,那些普通百姓呢?有的孩子或許才出生,卻要經曆生死的抉擇,有的已經年邁,隻想安靜的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卻也無法得到滿足。
正如袁常曾經說過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典韋也是平民百姓家出身,更能夠理解百姓的想法。無疑,袁常的這種念頭或許是仁慈,是他的一個弱點,然而卻是大多數百姓需要的光輝,照耀著他們的人生。
“主公,俺們現在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