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稅收問題(3 / 3)

對此,何文有些憂慮,他憂慮的不是袁常,而是何郎。

何郎是渤海郡何家子弟,按輩分來算,還是何文的族叔。何文為人謹慎且細心,之前的袁常表現的如此不堪,如今卻是完全改變。袁常為何會如此改變?何文明白,如今的袁常有底氣,已經無所畏懼。倘若何郎繼續跟袁常抗爭,必定是自尋死路。

何文雖然也是當初袁紹在任的時候任命,但是,何文從不自認為是袁紹派係。在他看來,自己是渤海郡的屬官,就應該為渤海郡著想,而不是好高騖遠,替那個是否知道自己的冀州刺史想那麼多。就如何郎,勸阻袁常降低賦稅,為袁紹謀取利益,然而,袁紹是否還知道何郎這個人的存在?隻要有點腦子的人都明白,袁紹或許早就已經忘記了。

“是,屬下明白。”

不過,何郎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跟袁常對抗沒有好結局,所以憤憤的應了一聲,便站回自己的位置。

其實,降低賦稅對於渤海郡的世家大族而言是個好事。

每當一個新的朝代建立,朝廷就會將田地分給百姓,以示新朝廷的建立。然而,天災人禍,疾病災難,誰都有可能發生。對於百姓而言,天災人禍、疾病災難一旦發生,就是一場晴天霹靂,他們沒有錢的情況下,隻能將田地賣給大地主;或者,一些大地主使用手段,將農民的田地占為己有。因此,每到一個朝廷的末期,田地基本都是在大地主手中。而這些大地主,要不就是富甲一方的商賈,要不就是一方官員。總之,在百姓手中的田地,少之又少,相當於沒有。

因此,袁常降低賦稅,對於這些掌握田地的世家大族而言是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少交一些錢,獲取更大的利益。所以,在場大部分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根本不會拒絕。對於出言反對的何郎,他們都表示了不滿。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何郎才沒有堅持反對。何家同樣占據大量的田地,他之前反對,是因為自認為是袁紹的人。如今,被袁常強勢的一番話,還有其他官員不滿的眼神盯視,他也反應過來。他自己認為是袁紹的人,可袁紹並沒有給他什麼。在家族利益麵前,袁紹也要靠邊站。

何文隱隱有些不安,袁常如今露出獠牙,真的僅僅隻是讓他們獲利?何文覺得不可能,袁常隱忍了這麼久才爆發,必定會有讓人震驚的舉動。為此,何文有些憂慮,若是一著不慎,家族將會陷入何等境地,何文不敢想象。

之所以何文憂慮家族,而不是憂慮袁常,是因為有根據。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共事,何文已經發現郭嘉是個大才,真正的大才。在郭嘉麵前,何文就好比螢火之光,而郭嘉則是皓月。剛開始何文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然而,慢慢的觀察,何文知道自己沒有看錯,郭嘉真的是大才。何文當時就在想,郭嘉這樣的人物,怎麼會跟在袁常身邊?當時何文以為,郭嘉可能有什麼隱情。然而,今日見到袁常身上散發的霸氣,何文知道,郭嘉為何會跟著袁常了。何文不敢想象,郭嘉這樣的大才都跟著袁常,袁常,又是何等厲害的人物?

而且,袁常手中還掌控著渤海郡的兵權,公孫瓚攻打南皮城的一戰之中,袁常、趙雲和典韋已經在軍中確立了威信,無人可動搖。再加上這段時間渤海郡內征兵,袁常手上的兵力已經接近五萬。即使是世家大族的私兵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況且,世家大族的私兵戰鬥力有多強,大家都知道,能夠跟朝廷的士兵戰鬥?簡直就是個笑話。

所以,何文心中是期望家族不要和袁常發生衝突的。

可惜,何文的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是很骨感。袁常,他就是來找事的。別以為賦稅降低了就可以獲利,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要你命3000。

“看來賦稅降低為三十稅一,大家都沒有意見,這樣很好,要的就是和諧的氣氛。”

袁常嘴角咧開一絲笑容,說話的語氣讓人聽起來有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就說說另一條法令。關於商稅的問題,希望大家都能有不錯的提議,當然,本太守向來是以德服人,隻要你說的有理,本太守就會聽。但是,如果,有人隻顧私利,而不管渤海郡的利益,那本太守也不會客氣。”

眾人心中一驚,有種不好的預感。

而何文,更是從袁常的話中聽出了不一樣的韻味。他知道,何家麵臨一場空前的災難,倘若選擇不慎,何家或許自此將會滅亡。

https://8./book/52571/25794911.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