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盧義的三個兒子互鬥,盧禮雖然一臉嚴肅之色,內心其實也早就笑開了花;而盧義此刻的心情自然也是跟盧禮剛才的心情一樣,氣得差點沒吐血,不過,用了跟盧禮一樣的方法安慰自己,於是乎便又能心平氣和下來了。
盧氏子弟之間的鬥爭已經激烈到如此程度,若是長此以往下去,盧氏或許都不用別的家族出手,便會消亡在內鬥的戰場上。不過,盧禮的兩個兒子和盧義的三個兒子是廢物,卻不要忘記了,盧植的兒子可不是個簡單的家夥。
盧植的兒子盧毓今年不過九歲,年紀雖小,卻是極為聰慧,已展露出其不凡。盧植有三個兒子,長子和次子都因為戰亂的原因而喪命,留下孤兒寡母。盧植又在朝廷中為官,後來又被袁紹征召為軍師,故此,年紀幼小的盧毓便擔負起照顧嫂子和侄子的責任,聞名於範陽。
在曆史上,盧毓為曹操麾下,以法治和舉薦著稱。
當時久經戰亂,法令秩序建立不久,仍有很多逃兵;於是逃兵會遭到嚴厲懲罰,妻兒也會受連坐。當時有一些逃兵的妻子,才到夫家數天而未見丈夫,但丈夫卻逃亡了,大理依處罰逃兵遺屬的辦法上奏要處她死刑。盧毓引《詩經》、《禮記》等經典陳述妻子未見丈夫,未成婦;並駁斥大理當她們是已完婚婦人那樣判刑,判罰過重,認為可以處以較輕刑罰,毋須處死。曹操見此十分欣賞,任命他為丞相法曹議令史,後轉任西曹議令史。
其後,曹操封魏公,建魏國,盧毓升任吏部郎。後曹丕稱帝,任黃門侍郎,後又先後出任濟陰相和梁郡、譙郡太守。可是他其後因見曹丕故縣譙郡土地貧瘠,百姓窮困,上表請將之前徙居譙郡屯田的人民遷到梁國肥沃的土地上,但卻因為失去曹丕充實故鄉的本意而激怒曹丕,被降職為睢陽典農校尉。雖然被貶謫,但都一心幫助人民,後又曾任安平和廣平太守,亦頗得當地人民愛戴。
盧毓在擔任侍中職務的三年時間裏,和曹叡有過多次辯駁和爭論。曹叡下詔說:“量才而用,因才授職,這是賢明君主也難以完全做到的事,必須有良臣輔佐,才能保證官員能夠適當地升降和替換。侍中盧毓,秉性貞渝,心平體正,可以說是一個不懈於位的有功之臣。因此我任命盧毓從現在起擔任吏部尚書。”又讓盧毓自己挑選一個合適自己職務的人以來替代,說:“能夠像你一樣才好。”於是盧毓就挑選了常侍鄭衝。曹叡說:“鄭文和,我自己已經很了解他了,你可以舉薦我聽說過的人。”盧毓又推薦了阮武、孫邕,曹叡於是任用了孫邕。司徒陳矯逝世,司徒懸空半年,至次年曹叡問盧毓誰可任司徒,盧毓先舉一直不肯任官的管寧,但曹叡不用,盧毓於是舉韓暨、崔林和常林,後曹叡任命韓暨為司徒。盧毓掌選舉,標準是先以性格品行,後才考慮他的口才和才智,因為盧毓認為才能是為了行善,若有才但不能行善,有才亦無用,不可視為有才能而被任用。黃門侍郎李豐曾經為此詢問過盧毓,盧毓說:“才能是為了用來成就善事,因此大才成就大的善事,小才隻能成就小的善事,如今有些被人稱作有才能的人並不能辦成善事,正是因為他的才能並沒有對準目標和方向。”李豐等人對他的見解都很佩服。
或許,正是因為盧毓的存在,即是範陽盧氏有盧禮,盧義和幾個愚蠢的子弟,範陽盧氏卻也沒有衰敗,一直到唐朝之後,被武則天的屠刀加身,才逐漸淡出曆史舞台。而且,盧毓不僅自己很成功,他的子孫同樣爭氣,曆史上也都是極為出名。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個原因,範陽盧氏才能走的如此之遠。
方年九歲的盧毓看到幾個叔伯,叔祖如此爭鬥,盧毓皺眉不已,不過,此刻卻是什麼話也沒說,依然專心傾聽,待機而動。(未完待續。)
https://8./book/52571/25594405.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