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築城必先有水源,永樂城的水源有兩處,一是離西城門三裏許的小河,一是城北山崖上一處泉眼群。在泉眼群下,泉水跌宕,形成了一個水潭,水量既大,又清冽異常,是永樂城的主要水源。但因地形限製,不能圍築在城中,而是在水潭旁建一水砦,一來管理水潭,二來引水入城。西夏兵一圍城,首先就占據了水砦,於是永樂城中沒有水吃,變成了一座死城。
趙頊剛生了一場病,沒有想到病體剛剛痊僡愈,能上前殿議政了,第一件事便是永樂城被圍。軍書來回,馬遞最快,也並非一兩日能到。趙頊不敢有一刻耽擱,接到徐禧的求救奏折,立即詔李憲、鍾諤發兵救永樂,又令沈括遣人與夏人議和,隻要夏兵退,當還永樂地。沈括奉旨趕回永樂,離西夏兵五十裏紮營,遣景思義入夏營議和,被夏人剃去頭發囚了起來。區區萬人,又不敢衝陣救援。李憲奉詔率兵帶著糧餉在圍城後的第八天趕到,膽大一點,營地離永樂隻有十裏。西夏已撥出十萬相迎,李憲進不了城,因敵眾我寡,須等鍾諤兵到,方敢衝陣。假若鍾諤兵到,與李憲、沈括相呼應,永樂城此戰後果便難預料。鍾諤接得出兵救永樂的禦旨,但他沒有發兵。因徐禧曾要斬鍾諤,是以即便違旨,鍾諤也不肯救援了。
西夏兵自圍城後日夜攻城,城中拚死守護,竟堅持到了第十天。此時城中缺水已有多天,鑿井不得泉,甚至絞馬糞汁而欽,渴死者已在半數以上。
永樂城的臨時行轅裏,徐禧神態疲憊,往日的傲岸飛揚已沒有了蹤影。他對眾將說道:“圍城多日,援兵不得到,如之何?”
曲珍說道:“城中缺水,又經多日征戰,兵、夫困敝已極,但兵氣未竭,或能潰圍而出,由末將等保大人殺出重圍如何?”
徐禧說道:“此城據要地,奈何棄之?況為將而奔,眾心搖矣,尚可守乎”
曲珍說道:“末將非敢自愛,但使大人同沒於此,恐辱國耳。”
高永能說道:“請李稷李大人盡捐城中金帛,募死士力戰,非不可出。”
徐禧看了李舜舉一眼,見李舜舉默默無言,歎了一口氣,說道:“再守幾天,若援兵能到,或有生還之望。否則,本官區區之身,隻能與城共存亡了。”
這天夜裏,忽下大雨,夏兵環城急攻,守軍抵敵不住,永樂城終於被破。曲珍、王湛、李浦、呂整四將衝殺了出去,徐禧、李舜舉、李稷皆為亂兵所殺。高永能不肯逃命,說:“吾結發從事西事,戰未尚挫,今年已七十,受國大恩,恨無以報,此吾死所也!”與西夏兵直戰至死。
西夏兵攻陷永樂以後,把永樂城中所有人丁一個不留全部殺死,城牆拆毀,然後故意繞道米脂,在米脂城前耀武揚威一番,再班師回興州。永樂城這一仗,宋軍死者計將校數百人,士卒、役夫二十餘萬*,西夏兵是攻方,死者也不會少,是以到米脂城前也無力再攻打了。
永樂城陷的消息是沈括和鍾諤奏報的,趙頊接到奏報是哭著讀完的。當夜不能成眠,第二天早飯沒有動筷,乘輦至紫宸殿,麵對兩輔大臣,說了句“永樂城已破了”,忍不住失聲痛哭。以王珪為首的輔臣們抱笏彎腰,不敢仰視,不敢出言解勸,實則也無言解勸。此時趙頊既悲遇難之人眾多,初履祚時的雄心、曾經充斥於心中的希冀、這些年在邊關上所用的心思也因此而化為泡影,這是一種摧毀性的打擊,悲憤、失落、怨恨種種情緒在心中相擾相激,不能自已。他覺得一股熱血正在胸腔中亂竄,心髒在狂跳著仿佛就要脹裂,他急忙用手按住胸口,用以鎮圧收束。他隻覺得喉嚨口一甜,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此數字據元脫脫著<宋書>四百八十六卷,中華
書局一九九五年版第14012頁所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