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一聽這話,臉上不動聲色,問道:“先生所言之金,莫非是黃金?”
蔡澤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道:“大王明鑒,澤所求者,正是百鎰之黃金也。”
趙丹聽了心中不由暗想:“看來這蔡澤真的是非常自信啊。”
在這個時代,“金”通常指的是青銅貨幣,也就是什麼鏟幣刀幣之類的,千金萬金什麼的通常也指的是等量的青銅貨幣。
但是用到“鎰”這個單位的時候,金一般指的就是黃金了。
所以趙丹和蔡澤方才有了那麼一番應答。
《孫子兵法·軍形篇》曾經有言:“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鎰”、“銖”還有“兩”等這些詞語,都是如今戰國時代的度量衡單位。
由於各國度量衡標準不同,因此在換算標準上也不同。
從趙國的度量衡標準來說,一鎰等於二十四兩,那麼一百鎰就相當於兩千四百兩。
兩千四百兩的黃金,蔡澤這小子是真特麼敢獅子大開口啊!
當然了,如今趙國的這個“兩”,比起後世的“兩”來說是完全不能劃等號的。
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一筆可以稱得上豐厚的巨款了。
要知道如今的趙國政壇大人物,趙丹的心腹親信內史虞信,當年第一次見麵的時候就是被趙丹賞賜了百鎰黃金,第二次見麵直接官封趙國中尉,爵至趙國上卿。
蔡澤這樣子開口,完全就是把自己當成了第二個虞信啊。
可以說是非常自信的了。
如果不是因為趙丹知道這位蔡澤在史書上的事跡,那麼單單這麼一番話就足夠給蔡澤安一個“自命不凡誇誇其談”的第一印象了。
難怪這家夥在燕國和魏國都得不到重用,估計是那兩位國君覺得他除了長得醜之外,還特麼喜歡瞎吹牛……
趙丹咳嗽一聲,正色道:“先生可知百鎰黃金並非小數目?”
蔡澤同樣也是正色以對,道:“澤敢問大王,若百鎰黃金與除去範睢相比,孰輕孰重?”
趙丹道:“自然是除去範睢為重。”
雖然趙丹早就知道範睢這個家夥的結局,但是如果能夠盡快的除掉範睢,那趙丹當然還是樂意的。
從曆史來說,等到範睢死後秦國再出下一位名相,那都是秦始皇時期呂不韋上位的事了。
雖然趙丹目前和範睢的交鋒之中看似都占據了便宜,但是不管怎麼說,範睢還是早死早超生,換點平庸的秦國相邦上位吧。
所以趙丹又道:“若是先生能夠除去範睢,那麼百鎰黃金自然不成問題。然而寡人想要請問先生,若寡人真將這百鎰黃金賞給先生,先生又該如何為寡人解決這一心腹大患?”
蔡澤得意一笑,捋了捋頜下的胡須,道:“敢教大王得知,澤若除去範睢,隻需這一張伶牙利嘴足矣。”
趙丹示意自己洗耳恭聽。
蔡澤道:“自商君變法以來,曆代秦國國君皆重威而不懷德。臣子有益於秦則用之,不得益於秦者則棄之殺之,此為秦之弊病也。前有商君被車裂,後有穰侯被毒殺,莫不如此。”
“範睢此人,先助秦王稷驅逐四貴於前,又獻遠交近攻於後,原本極得秦王稷之信任。然則自長平之敗以來,範睢之計連遭挫敗,已是威望大失也。如今大王命三晉聯軍出兵河東,秦國主力卻遠在楚境而難以回援,河東失陷已是無可逆轉。如此一來,秦王稷必不能信範睢如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