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滅佛興道(四)(1 / 2)

早在張庭雲在外四處征戰之時,蕭道成便已經在暗中籌劃如何控製張庭雲了。

他召集國中工匠,在台城之內新修了一座道觀,謂之上清宮,與龍虎山上的正一教教門同名。

這座上清宮在外人看來是美輪美奐、奢侈無比,有如天宮一般。便是連天子居住的建章宮,都遠不如這上清宮金碧輝煌。

可隻有了解其中深意的人才知道,這上清宮雖然看似富麗堂皇,但卻被禁軍三營緊緊包圍。一旦張庭雲有任何不軌之舉,領軍大將軍陳顯達便會第一時間率兵趕來。

更何況這上清宮本就不大,藏不了人,宮牆不過五六尺高,地勢開闊、毫無掩映,蕭道成站在台城高處,即便是隔著三五離開外,都能將張庭雲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

張庭雲自然知道這是蕭道成布下的圈套,可他卻像是毫不在意一般,一聽了蕭道成的聖諭,便欣然領命、率著白雲子和門下幾十個小道童搬入了這新修的上清中。

蕭道成為了試探張庭雲是否心中暗含不滿,便又在上清宮中穿插了數百宮女和太監作為眼線。可一連兩三個月過去了,張庭雲莫說是有半句怨言,便是連一聽到天子的名號就恭敬萬分、誠惶誠恐,縱然是朝中最忠心耿耿、最老成持重的臣子都難以達到如此境界,可張庭雲年才二十來歲,就已經能做到如此無尤無怨了。

張庭雲連日以來,要麼便是誦讀道經,要麼便是凝神靜養,有時甚至還會邀集國中的文士雅士前來談玄論道、品評文章。

教內一切事務都由蕭道成來發號施令,張庭雲雖是掛著個國師的名號,但卻與玄門事務完全隔絕,儼然已經習慣了這王公大臣般的生活。

不僅如此,張庭雲還主動獻言進策,建議蕭道成恢複古時天師道的教團製度,在國中一百八十州內分別設立教區,由玄門中人擔任“祭酒”,負責教化百姓、宣揚教義、征討佛門等諸多教務。然而與古時教團製度不同的是,祭酒並非由天師任命,而是由朝廷從玄門之中選人委派,同時,朝廷還會往各大教區差遣監教使,代表天子協理軍務,督察祭酒,就有如軍中的監軍製度一般。

蕭道成采納了張庭雲的建議,很快便通過祭酒製度將天下玄門之眾完全納入到朝廷的管轄之中。

教區設立之後,蕭道成得以借助於教團的巨大影響力將皇權的觸手深入到民間鄉裏。各州各郡,不論是稅賦還是戶口都大為充實。

蕭道成自此以後、便對張庭雲愈發的深信不疑。因為他知道,張庭雲若是心懷反意,絕不會自斷其臂,將教權拱手讓於自己。

而朝中原先對張庭雲心懷成見的諸多大臣,亦在此時紛紛扭轉了先前的看法,以教治國,非但不會禍亂國政,反而還有助於朝廷的統治。

當然,除了蕭衍。放眼望去,幾乎所有精於治國之道的能臣幹吏們都對新政讚不絕口,隻有不通政務的蕭衍,隻有他一人,憑著直覺,隱隱約約嗅到了其中的巨大陰謀。

他做足了準備,選定了日子,獨自一人前去上清宮中,拜會張庭雲。

是日,張庭雲正在前院之中臨摹字帖,遠遠便看到一位英武少年正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往這邊緩緩而來。

張庭雲暗暗笑了笑,放下手中的紙筆,領著一眾仆從走出宮門之外,迎著蕭衍的馬頭拜道:“微臣張庭雲,恭迎梁王殿下大駕光臨!”

“國師請免禮。”蕭衍從馬背之上一躍而下,把半跪在地的張庭雲扶了起來。

“梁王殿下此番光臨,所為何事?”

“想請國師指點些玄門道術。”蕭衍淡淡地說道。

“殿下是想學道術?”張庭雲有些疑惑。

“正是...”蕭衍笑了笑,“早就聽說國師在羅天大醮上力挫各方教主,勇奪頭籌,可惜我當時不在,如今總算是抽出時間來了,我今日可想好生見識一番。”

“隻是些怪力亂神之術而已,不足掛齒,難登大雅之堂。殿下乃國士也,平日裏學的都是孔孟至聖之學,這些雕蟲小技,怕是難入殿下之眼。”

“哈哈哈,國師何必如此自謙?”蕭衍忽而走進一步,拍了拍張庭雲的肩膀道,“國師你是知道的,什麼聖人之學、孔孟之言。我從來都看不進去。本王平生所好,就是這些神鬼之道。”

蕭衍這突如其來的親昵舉動,倒使的張庭雲心中疑雲竇生:“這小子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為了進一步試探蕭衍的來意,張庭雲終於是同意了蕭衍的請求:“這天下道術,變化萬千,難以計數,不知殿下想學哪一種?”

“哪種厲害我便學哪一種!”蕭衍毫不猶豫地答道。

張庭雲望著蕭衍這幅又單純又無知的模樣,心中不由得暗暗思忖道:“難道這小子真的隻是好奇?真是少兒心性,就這樣的蠢貨又怎麼會是我的命中之敵?也罷也罷,我今日且先隨便將其打發了...日後再來對付他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