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9章 新君(2 / 3)

……

這份遺詔最重要的無疑是兩件事,一件是確定了由皇嫡繼任大統,一件則是暗含新朝的勢力劃分。

一些聰明的百官亦是瞬間捕捉到要點:新君可以說是一個傀儡,真正掌握實權的是陳太後和內閣,至於司禮監已經被邊沿化。

對於這種新的局麵,特別他們本身作為文官集團的一員,而今能夠將司禮監邊緣化,這無疑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權力洗牌。

“臣等奉詔,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聽完遺詔的具體內容,僅是得知繼任大統之人正是他們所擁立的皇嫡,便是大聲地響應道。

在這幫文武百官中,其中亦藏著幾個護長派的官員。隻是他們除了暗自後悔外,卻是不可能敢跳出來質疑,否則定然會被周圍的官員群毆至死。

隨著這一份遺詔公布,一直以來的皇位之爭便是落下帷幕,大明的下一任皇帝是根正苗紅的皇嫡。

天空已經大亮,午門前廣場迎來了清晨時分。

兩名身材高大的宮廷錦衣衛手持一丈多長的大長鞭出現,站在文武百官前的空地上,顯得手法老練地揮舞著大長鞭,最後將長鞭甩出令人生畏的響聲。

這種皮鞭子又粗又長,鞭梢兒用專門的軟皮製成,上麵塗有一種特製的蠟,掄起這條鞭子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偏偏地,這還要保證每一鞭都能抽出令人生畏的響聲,而且不能緩也不能急,又要舞得好看且動靜大,讓人頭皮發麻僅僅隻是合格。

亦是如此,縱使是從錦衣衛群體中選取力氣出類拔萃之人,亦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這樣才能達到震懾的效果。

“哇……”

文武百官的哭聲突然變得更大,甚至有人狠狠地掐著自己的大腿根,自然不是被前麵響鞭嚇的,而是那塵封已久的午門徐徐打開了。

禦輦從代表身份象征的午門宮道出來,落入眾人的視線中,隻是禦輦被錦帳所蓋,卻無法看不到坐在禦輦中人的真容。

“臣等恭迎新君!”

郭樸和林晧然已經站回屬於他們的位置,當即便率領文武百官朝著禦輦上的皇嫡子規規矩矩地行禮道。

由於皇嫡還沒有登基,故而現在是以“新君”來稱呼。從宣讀隆慶的遺詔,而後文武百官一起叩見新君,無疑是在確定皇嫡的繼承人身份。

禦輦在文武百官麵前停下,馮保上前掀開錦簾,裏麵毅然坐著宛如瓷娃娃般的皇嫡,隻是他的眼睛充滿著膽怯。

三歲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年紀,特別皇嫡十分粘陳皇後,至此現在都不太會說話,麵對這一大幫文武百官第一反應卻是害怕。

好在,旁邊有陳皇後相陪,而馮保亦在旁邊幫著主持大局,加上內閣內臣相符合,這一些新君正式露臉的流程順利完畢。

“臣等恭送新君!”

郭樸和林晧然看到新君乘坐禦輦返回紫禁城,再度率領文武百官朝著禦輦上的皇嫡子規規矩矩地行禮道。

一些直正的官員看著年僅三歲的新君,眼睛不由得閃過一抹擔憂,既是提防陳太後搞外戚亂政,亦是提防著內閣的權勢過大。

可以肯定的是,大明在很長的時間裏,皇帝將會是一個“虛君”,真正擁有話事權的是陳皇後和內閣。

咚咚咚……

午樓的鍾聲突然不間斷地響了起來,像是在呼喚著同類一般。

城北的柏林寺的鍾響了,城東隆福寺的鍾響了,城西崇玄觀的鍾響了,外城大報國慈仁寺的鍾響了,全京城的鍾都響了。

按著大明的國喪製度,京城內的寺觀在此期間每日都要擊鍾三萬杵,代剛剛駕崩的皇帝“造福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