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當天,遣英國公告天地,新寧伯告太廟,惠安伯告社稷,一切跟以往皇帝登基之時一般無二。
紫禁城,坤寧宮。
新君朱翊鉮一大早便被陳皇後吵醒,在哭鬧聲中被連哄帶騙地穿上孝服,而後陳皇後抱著皇嫡子前往幾筵殿。
麵對今日如此重要的日子,陳皇後亦是不敢有絲毫馬虎大意,卻是有鑒於上次的風波,至今都還在提防著李貴妃的手段。
至於寧安長公主,她對這個小姑的忍受度早已經超過了極限,現在已經將這個女人交給了宗人府處置。
雖然現在她早已經全麵占優,但她心裏還是有所提防,特別是保障自己兒子的絕對安全。
幾筵殿已經清靜下來,隻有守在這裏的太監和孤伶伶的靈牌。
禮部官員已經先一步在這裏等候,拿出祭文向隆慶宣告朱翊鉮今日登基一事,而後對著陳皇後輕輕地點了點頭。
“鉮兒,乖,像娘親昨天教你的,你給父皇叩頭!”陳皇後望向跪在黃色蒲團上的朱翊鉮,顯得溫柔地說道。
雖然新君朱翊鉮膽子很小亦十分黏人,但在陳皇後麵前顯得十分乖巧,當即像模像樣地行了三拜五叩之禮。
禮畢,禮部官員將祭文和一大堆金銀紙錢一起焚燒於左側的銅盆中,算是完成向先帝祭告受命儀式。
一行人出了幾筵殿,便是前往謹身殿。
朝陽已經從東邊冉冉升起,燦爛的陽光落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群上。
新君朱翊鉮來到殿中,先是脫掉那一身孝服,然後接上一套嶄新的黃色兗冕服,完全從皇子到九五至尊的華麗變身。
兗冕服是最為繁雜的帝服,單是頭上戴的冠就有十二疏玉藻,兗服上要繡十二張圖案,除了內外衣外,還有蔽膝、裳大帶等配件。
“母後,我不要穿!”朱翊鉮麵對著這一套穿著繁雜的兗冕服,卻是表現出一種抵觸的情緒抗拒地道。
“鉮兒乖,一會就穿好了,你再堅持一會!還有,你以後不能說我,要說……朕!”陳皇後麵對著鬧情緒的朱翊鉮,顯得心平氣和地安撫道。
“嗯!”朱翊鉮雖然心裏顯得極不情願,但還是乖巧地點頭同意下來道。
隨著一件件小配飾掛在朱翊鉮的身上,大明毅然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小年紀的皇帝。隻是他年紀終究太小了,身上完全沒有威嚴,倒是顯得更加的可愛。
陳皇後看著兒子如此模樣,倒是十分的滿意。隻是越是如此,她的心裏越是不安,總感覺李貴妃那邊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原本她是一個性情好靜的人,對這些明爭暗鬥的事情並不向往。隻是命運弄人,在隆慶一心想要冊封李貴妃的兒子為太子的時候,她的鉮兒亦是出生了。
當然,她亦不會愧疚什麼,畢竟這都是她應得的,皇長子本就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這個皇位本就應該屬於她的兒子。
天晴得像一張藍色的紙,幾片薄薄的雲朵點綴天幕上,東邊的朝陽很燦爛,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紫禁城仿佛意識到今日不是一個尋常的日子,整座宮殿顯得氣勢磅礴。
更名為“皇極門”的“奉天門”是紫禁城裏最敦實寬闊、雄偉壯觀的宮門,門樓是屋宇式大門,雙重簷頂,橫向長度為九間房闊,縱寬為五間房深,是九五之尊的典型之門。
門的前後有三重台階,重重台階兩邊均有漢白玉欄杆環繞。奉天門前列一對青銅獅子,獅子高居於漢白玉方台之上,雄在東,雌在西。
吉時到,午樓上的鍾鼓齊鳴。
“百官進!”
太監在敲響鍾鼓的時候,亦是對著午門前的文武百官大聲地道。
文武百官已經在午門外的左右掖門排隊等候多時,隨著鳴鍾聲響起,便是魚貫而入,經過金水橋,上到前麵兩個平台,按著官職高低在皇極門前的平台東西相對站立。
在今天這種重要的儀式中,所有官員不得談笑喧嘩、指手畫腳,行走時,麵容嚴肅端莊,一步緊跟著一步,不能出現拖遝;站立時,官員要兩手合圍放在胸前,身子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