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 萬國來朝之聖儒伐林(3 / 3)

隻是他看著這輛遠去的高大馬車,卻是再也沒有一絲對這位大儒的敬仰,反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鄙夷。

平日讀得最多的是聖賢書,嘴裏說得最多的憂國憂民,隻是現在僅是要這種人多承擔一點賦稅,結果就像是要割他們的肉一般。

卻不知是這位大儒是當真無知,還是真的如此的盲目自大,竟然以為他比林閣老還更懂治國,當真是當世第一大笑話。

“知縣老爺,他真的不用繳稅嗎?”小恬看著遠去的馬車,顯得十分好奇地道。

龍乾的眼睛顯得無比的堅定,對著那輛遠去的馬車道:“沒有人不用繳稅,他錢德望亦不能例外!”

錢德望返回太平府城家裏僅是休整一夜,次日一大早便朝著南京城而去,正是打算給那位禍國殃民之人致命一擊。

雖然他師從王陽明,而今亦是已經門生滿天下。隻是他所創的學說遇到了發展的瓶頸,特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迷信林晧然那一套實幹興邦的理論,致使他的影響力明顯下降。

不論他將自己的學說吹得如何天花亂墜,隻是現在年輕人深受林晧然那套實幹精神的蠱惑,致使他的學說都已經遭到年輕一代的質疑。

像這位從京城下來的年輕翰林還是遵循林晧然的那一套,卻是連讀書人的體麵都不顧,竟然親自到田地中耕種。

有鑒於此,他知道一定要將林晧然給弄下來,既要推翻林晧然那一套歪門邪說,亦要借此機會向世人正名。

天下人都知道林若愚做了多少政績,但殊不知他錢德望學富五車,卻是真正能夠救國救世之人,缺的不過是一個機會罷了。

所幸,這世間擁有大智慧的人不少,跟他同樣想要扳倒林晧然的人並不在少數。

隻是林晧然的權勢確實太大了,又仗著在北邊所立下的赫赫戰功,整個朝堂根本沒有能夠威脅到林晧然的人。

不過華夏千百年來的政治鬥爭早已經指明了道路,所有臣子的權力其實源於皇家,而要除掉林晧然隻需鼓動皇家出手即可。

經過數月的等待,以及對林晧然等人“犯罪證據”收集,他們終於等到了這一個千載難逢的進攻時機。

錢德望當日便乘坐馬車進了南京城,先是跟事先相約的幾位好友相見,接著召集一幫有功名的士子,然後便一起聯名上疏。

隻待這道聯名疏在京城閃亮登場,這世間都知曉大明有一位他憂國憂民的大儒錢德望,至於那位名滿天下的林若愚的好運亦該到頭了。

北京城,仍舊呈現著世界第一城的風貌。

各國使臣彙聚於此,今日又有一個使臣團走進了北京城,隻是看到這支隊伍出現的時候,很多百姓和士子紛紛頓足觀望。

這支使者隊伍身穿著統一的武士服飾,腳踏著木屐,腰間別著一把長刀,發型是古怪的月代頭,正是傲然地走進了京城。

“倭人?”

“這有什麼害怕的,倭國現在亦是臣服我們大明!”

“當年倭寇鬧得那般厲害,其實是很多海盜冒充所致!”

……

京城的百姓對當年東南倭亂自然還有印象,現在看到一幫倭人走進北京城,一些人不由得一陣發怵,隻是更多百姓慢慢冷靜下來。

且不說東南倭亂早已經平息,而今他們大明的軍隊已經變得越發強大,根本不需要擔心這些倭人。

不管是麵對蒙古人,還是這些發型古怪的倭人,隻要林晧然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那麼這些人通通都是土雞瓦狗。

隻是在看到這幫倭人入城的時候,一直靜坐在對麵茶館喝茶的幾個人卻是匆匆離開。

誰都沒有想到,林晧然邀請南洋諸國亦罷,此次竟然還請來了倭國的使者。若是這種事情放在在以前,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甚至都可以扣上“通倭”的罪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