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什麼名字?怎麼這麼大年紀了還來考科舉?”朱由校轉頭看著沈庭筠問道。
“回陛下,他叫王徵。”沈庭筠連忙道。
顯然徐光啟用自己的馬車來用來送王徵讓陛下多少有些懷疑,所以沈庭筠沒有遲疑,決定把王徵的事情都告訴陛下。
隻不過聽到這個名字之後,朱由校就愣住了。
對明末的曆史了解一些的人,大部分都應該聽過王徵這個名字。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雖然沒有盧象升、孫傳庭他們那麼有名,但是這個饒作用很大、很重要。
“陛下,王徵的父親是個擅長數學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曉兵法,善製器械;王徵本身的學問也是很好,二十四歲便中了舉人。”
沈庭筠在不斷的著,但是朱由校卻沒有繼續往下聽,因為他的腦海之中不斷的浮現著這個王徴的資料,他越想越明白。
王徵這個人與徐光啟一樣都是西學的領導者,兩人被後世稱為南徐北王,是對兩人非常高的褒獎。
王徵之所以這麼多年都沒有考中科舉,是因為他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科學上。
而且王徵對思想上非常的有想法,認為大明的思想出了問題,學問風氣很有問題,官場貪腐橫行,各地軍隊沒有戰心,這個國家出問題了。
王徵曾經求助於佛教,後來又轉信道教,給自己取了一個道號“了一道人”。
而後在發現道教救不了國家之後,王徵又轉向了主教。
在薩爾滸之戰以後,王徵曾經給朝廷上過書,大力提倡實學,希冀能藉此富國強兵。
王徵在入京會考時曾以舉人身份上書皇帝,願以“布衣從戎”報效國家,積極練兵備戰。
後來,王徵參考古代諸家兵書,寫成《兵約》一書;不久又著《客問》一書,具體地提出了製敵方略。
這是一個心中還有想法的報國之人,與徐光啟一樣;也糾結於大明與西學之間,入了主教之後卻因為沒有子嗣的納妾問題活得十分糾結。
同時對力學,風學機械製造都有非常深厚的研究。王徵編寫了一本新製器圖,闡明了很多他的想法。
可以這個人是明代科學家之中造詣非常高的一位,無論是在力學,還是在機械製造都有非常高的賦。
同時,他也抱有憂國憂民的情懷,可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
王徵五十多歲入仕,間任直隸廣平府推官、南直隸揚州府推官及山東按察司僉事等職,從來沒有登上過高位,也沒有機會實踐自己的理想。
他又非常的精善數學,對數學和幾何都有非常高的造詣。
朱由校輕輕地舒了一口氣,轉頭看向身邊的沈庭筠,問道:“怎麼不了?”
沈庭筠有些無奈。
我了這麼半,您什麼反應都沒有,我還怎麼?
不過這話自然不敢出來,沈庭筠隻能道:“回陛下,臣完了。剩下的事情臣知道的並不多,如果陛下想知道更多,可以問徐閣老。”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擺了擺手道:“這就算了,不用問了。”
完這句話之後,朱由校也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心思,轉身向後走去,同時道:“回宮吧!”
“是,陛下。”眾人不敢怠慢,連忙跟著朱由校一起往回走了。
等朱由校下了樓之後,他轉身對陳洪吩咐道:“讓人去找徐光啟,讓他馬上進宮,朕有事情要和他。”
“是,皇爺。奴婢馬上安排人。”陳洪連忙道。
等到朱由校回到西苑的時候,徐光啟也已經到了。
見到朱由校一身便裝從外麵走進來,徐光啟一愣,隨後連忙行禮道:“臣徐光啟,參見陛下。”
朱由校示意他免禮,道:“行了,就這吧。”
等到徐光啟坐下之後,朱由校才問道:“王徵,你跟他很熟嗎?”
“回陛下。並不是很熟。”徐光啟道。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就是一皺眉頭,直接問道:“今日朕去了貢院,見到你的馬車送他去考場了。你和他還不熟?”
“回陛下,隻是誌同道合而已。”徐光啟連忙道。
朱由校點零頭。
徐光啟的這句話,朱由校還是相信的,因為他沒必要瞞著自己。
在朝堂之上他們這些人結黨,自己也不是不知道,所以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有瞞著自己的必要。
“那就看吧。”朱由校點零頭道。
聽了朱由校這句話,徐光啟連忙道:“我聽王徵,還是因為看到他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遠西奇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