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戰事起(四)(2 / 3)

然後孫權幾乎算得上是組織了所有的江東力量,朱然一脈拖住了司馬懿大軍,剩下的大軍幾乎全部都放到了這裏,現在的江東經曆了當初的大變動,實力已經遠不如當初了。

再加上當初的清理朝堂,很多人都對江東失望了,這才想要逃跑,孫權就指望這一次翻盤,而曹休被這種算計,死得也不算冤枉了。)

言歸正傳

曹休的命令,賈逵不得不遵從,別的不,賈逵畢竟還要在人家麾下吃飯呢,這是必須的,所以雖然萬般不願意,賈逵還是努力的讓自己盡可能的平靜著,走到了大司馬曹休的麵前。

“末將賈逵,見過”賈逵的話都還沒有完,曹休就已經直接將他手中代表著持節大司馬的節杖扔到了地上,然後這個動作直接將賈逵的話語打斷了。

“將它撿起來!”曹休沒有追究什麼,他隻是直接開始了侮辱,伸出手指了指自己扔到地上的節杖,然後就開始用自己大司馬,並且持節的權利逼著他賈逵,將這節杖撿起來。

賈逵看著地上的節杖,並不是那麼的開心,或者,他現在已經想要殺人了。

賈逵也是老將,甚至也算是名將,他本來能夠過得比現在更好,更好,而一個將領,一個邊疆之將,最好的待遇就是,持節!

便是他現在的麾下,前將軍滿寵,那也是有著假節鉞的權利的,可是他賈逵,卻是沒有!

曹休與賈逵向來不和,黃初年間,魏文帝曹丕曾想授予賈逵符節,曹休從中作梗,道:“賈逵性情剛烈,一向輕視諸將,這種人不可都督一方。”曹丕於是打消了重用賈逵的念頭。

持節是什麼,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

假節、假節鉞是同等的地位,隻是禮儀不同。

例如,假節的辛毗可以依據皇命而約束假節鉞的司馬懿。

(《晉書·帝紀第一》:帝怒,表請決戰,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製之。後亮複來挑戰,帝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帝乃止。)

武將“假節鉞”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彙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將士。

同時這也是一份兒殊榮,一份兒很重要的榮譽,而賈逵本來也有機會有的,可就是因為曹休,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此時曹休再次將這件事情拿了出來,他曹休幾乎已經算是指著他賈逵的鼻子再痛罵了,曹休的歲數不了,馬上就到了年過半百的時候了,可是他賈逵今年都已經五十五了。

五十五歲的賈逵,為曹家,為曹丕做了太多太多,無論是做豫州刺史,還是為帶兵之將,他都做到了問心無愧,可是如今,他卻是要受到這麼一個莽夫的職責,而自己,剛剛還擔心他麾下的士卒出現問題,主動幫助他平複軍心。

賈逵看著麵前的節杖,看著那怒氣衝衝的曹休,隻感覺自己剛剛真的是蠢貨,自己做了這些,真的是蠢貨,他到底是怎麼想的,才會在剛剛做哪些事情!

“老夫本是為國家擔任豫州刺史,不是來此為大司馬拾撿棄仗的!”

賈逵最後隻出來了這一句話,然後強忍著自己的怒氣,便帶著自己帶來的大軍直接原路回去了,他要走了,他不想再在這裏,和這群人這些廢話了。

隨後賈逵與曹休互相上表彈劾對方,魏明帝雖知道賈逵為人正直,但仍然必須倚仗身為宗室重臣的曹休,於是判定二人都沒有過錯。

(《魏略》:休怨逵進遲,乃嗬責逵,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棄仗。逵恃心直,謂休曰:“本為國家作豫州刺史,不來相為拾棄仗也。”乃引軍還。遂與休更相表奏,朝廷雖知逵直,猶以休為宗室任重,兩無所非也。)

曹休收到了這恢複之後,隻是冷哼了一聲,畢竟他也是打敗了的將領,所以他也不出什麼來,此時他每晚上都會夢到那些陣亡在石亭的士卒,來找他訴著冤屈。

其後,曹休上書謝罪,曹魏皇帝曹叡遣屯騎校尉楊暨宣旨撫慰,禮節賞賜更加隆重。

曹休就這麼看著那屯騎校尉楊暨帶來的賞賜等等,心中更是慚狠不已,因此癰發與背。

而同時,豫州刺史賈逵也收到了曹叡的回複,兩不相幫,兩不得罪,他並不知道此時曹叡已經是心中充滿了愧疚了。

他此時知道的是,自己的兒子賈充給他帶來的那個消息,曹叡遣屯騎校尉楊暨宣旨撫慰曹休,禮節賞賜更加隆重。

賈充此時就站在自己父親的麵前,幾乎是聲淚俱下的告訴自己的父親,曹叡對於曹休是多麼多麼的恩寵,對於他們賈家又是多麼的不公平。

這一刻,賈逵似乎是想通了什麼,他隻是擺了擺手,就讓自己的長子賈充離開了,看著空蕩蕩的書房,他隻是嘴裏喃喃自語了起來。

“這個曹氏,還真是,讓人提不起力氣啊!”

太和二年,石亭之戰爆發,賈逵親自率軍救出和他有著大仇的曹休,同時和曹休再次鬧僵,互相失望之後,他們之間開始了互相彈劾,最後卻是被皇帝曹叡鎮壓了下去。

同年,賈逵逝於任上,年五十五歲!

賈逵的一生忠於曹魏,重病中還對左右的人:“我受國厚恩,恨不斬孫權以下見先帝。喪事一概不得有所修作。”豫州吏民為了追思他,專門刻石立祠。

賈逵非常忠誠,如當中被郭援威逼仍寧死不願向他投降。另在曹孟德死後,鄢陵侯曹彰由長安趕來,問曹操的璽綬時,賈逵則嚴肅地:“子在鄴,國有儲輔。先王璽綬,非君侯所直問也。”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選立的繼位人曹丕。另在夾石時,雖然賈逵與曹休有過節,但在曹魏的利益麵前都可以放低,努力營救曹休以免被吳軍覆滅。

賈逵擔任豫州刺史期間,曾建起了一條二百餘裏的運河,稱為“賈侯渠”,便利民生。

也因為這重重功勞,賈逵被追封諡號為肅侯!

賈逵這一生,都沒有得到持節之權,這一生也沒有等到這持節的那一!

而曹休在知道了自己的老對手賈逵死後,並沒有多麼的開心,反而是突然就沉默了下來,他的兩個兒子,曹肇和曹纂兩個人也是一直伺候在曹休的床前,此時的曹休,也是一直重病無法下床了。

此時知道了賈逵身死,他突然想到了那一,他的惱羞成怒,他的冷嘲熱諷,還有那掉落在地上,到最後都沒有被撿起來的符節權杖。

“老夫的,持節權杖呢!”曹休突然開口了,他知道自己沒有撿起來,但是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定會撿起來的,所以現在曹休找自己的兒子,要自己的節杖!

他的兩個孩子沒有讓他失望,很快代表著皇帝的信任,還有大司馬的威名的節杖就放到了曹休的手中。

感受著那節杖身上的冰涼,曹休突然眼角落下來一滴眼淚。

太和二年秋九月庚子 ,曹休去世,諡曰壯侯。子曹肇繼嗣。

曹休這一生也算是波瀾壯闊,他作為曹操的族子,於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時前往投奔,被稱為“千裏駒”。曹操對他如同親子,並使他領虎豹騎宿衛。漢中之戰時,曹休識破張飛計謀,大敗吳蘭。

曹魏建立後,鎮守曹魏東線,都督揚州,多次擊破吳軍,誘降吳將。曹丕駕崩,曹休受遺詔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

曹叡即位後,官至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封長平侯。

直到最後,他和曹仁一樣,晚節不保,石亭一場大敗,加上賈逵的病故,終於,曹休也沒有扛過那個讓人瑟瑟發抖的秋!

當曹休的死傳到了洛陽之時,曹叡也是呆住了,整個人都感覺到了森冷的寒意,雖然曹叡現在對於這個曹休大司馬也是不怎麼喜歡,但是,曹休一死,這下世家的勢力,也就更加的大了。

而這,都還沒有結束。

太和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去世!

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因楊賜去世而棄官服喪,不應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謙舉其為茂才,拜徐州治中從事。後升任會稽太守,任內獲百姓愛戴。

建安元年,孫策南攻會稽,王朗率軍抵禦,終為其所敗,並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受到禮遇。

之後應丞相曹操辟命,輾轉數年後才抵達許都,被拜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魏王國建立後,以軍祭酒兼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

曹丕繼王位時,遷禦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後,改任司空,進封樂平鄉侯。

曹叡繼位後,代華歆為司徒,進封蘭陵侯。

同樣,王朗也是三朝老臣,在曹丕時代,以及曹叡時代,他都是一個定海神針一般,直到現在,王朗死了。

王朗去世,諡號“成”。

而王朗之死,似乎又是另一個訊號,遠在遼東的公孫家,終於也等之不及了!

遼東一直是曹家的一塊心病,便是當初一心要將下一統的的曹孟德,也不過是讓北方名義上歸順了漢室和曹家!

而那個野心勃勃,收回河西走廊,掌握雍涼大權,拿下青徐二州的曹丕曹子桓,最後也隻能對遼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遼東的公孫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他曹丕也沒有辦法啊!

遼東公孫家算得上是很久遠的家族了,但是現在的遼東公孫家的起源乃是公孫家的那位傳奇人物公孫度!

公孫度字升濟,遼東襄平人,東漢末年在遼東地區建立東國。

公孫度的父親公孫延,逃官到了玄菟郡,投奔當初的公孫本家的,而公孫度卻是在這裏做了郡吏。

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年方十八,但卻早折了。

公孫度少時也叫公孫豹,又與公孫琙的兒子年齡相仿,公孫琙一見到他,就很喜愛他,送他去學習,並為他娶了妻。

建寧二年,朝廷下詔推舉有道之士,公孫度與東郡謝弼、東海陳敦一起被舉薦擔任尚書郎一職,後來又升任為冀州刺史。

但因謠言,旋即被罷免。初平元年,因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他推薦公孫度做了遼東太守。

或許是因為公孫度是從玄菟郡的官吏發跡的,所以遼東郡的人都很瞧不起他。

但是誰都不知道,這個之前一直溫文爾雅,分外好學的年輕人,今日這是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

在這之前,遼東屬國的公孫昭為鎮守襄平的縣令,他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擔任伍長。

公孫度一上任,就將公孫昭抓了起來給他兒子報仇,在襄平市中將其鞭打而死。

郡中豪門望族如田韶等人的家族,隻因在平時的來往上對公孫度沒有恩惠,就都被他找借口殺了,被他如此誅滅的豪族有一百多家,郡中人個個驚恐萬狀,這是施威於內。

而對外就是對外他則雄張海東、威服外夷,夫餘國王尉仇台更是主動成為遼東的附屬,而公孫度也因為夫餘在當時強盛的高句麗和鮮卑之間,將自己的宗族之女嫁給了尉仇台!

公孫度曾擔任玄菟郡佐吏熟知高句麗虛實,公孫度在取得遼東郡後東伐高句麗,是役之後,高句麗聽從遼東調遣。

據《後漢書》記載,高句麗"其人性凶急,有氣力,習戰鬥,好寇鈔"。

得到了高句麗的大軍之後,遼東公孫度的勢力,一度大漲了起來,同時他的麾下,也慢慢的開始正式在遼東站穩腳跟,開始了占據大權!

在公孫度擴張海東期間,高句麗王伯固畏懼公孫度的威名,在公孫度討伐富山賊時亦派遣大加優居、主簿然人等相助征伐富山賊人,幫助公孫度擴充勢力,同時也能夠積攢實力。

之後公孫度更是東征高句驪,西征烏丸,威震海外,讓公孫度變成了遼東之主的同時,也讓遼東變得分外穩定了起來。

當時中原大亂,中原人士多避難於遼東,其中亦有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等知名人物。

初平元年,公孫度得知中原一帶正處於動蕩之中,公孫度自己琢磨了好酒值周,便對他親信部下柳毅、陽儀:“漢皇室將要覆滅,我到了與各位商量圖謀王位的時候了。”

不過,之後的公孫度,就變得十分的暴虐了起來,有些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感覺了。

當時襄平縣延裏祀社神的地方長了一塊大石頭,長一丈多,下麵有三塊石頭做它的足。有人對公孫度:“這塊石頭的形狀與漢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裏,又與你父親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應該擁有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為輔佐。”

公孫度更加高興,然後一開心就想到了原河內太守李敏,這個家夥在郡中知名度很高,公孫度想要強行征辟他!

但李敏又不喜歡公孫度的所作所為,又惟恐公孫度加害自己,於是帶領全家遷居到了一處海島。公孫度得知後,大為惱怒,掘開李敏父親的墳,打開棺材焚燒屍體,又誅滅了李氏宗族。

他分遼東郡為遼西和中遼兩郡,分設太守之職,渡海收取東萊各縣,設營州刺史;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追封其父公孫延為建義侯。為漢朝的兩位祖先立廟宇,按照古製在襄平城南設壇,在郊外祭祀地,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出行時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帽子上懸垂著九條玉串,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

不過他也沒有嘚瑟多久,因為他剛剛開始享受土霸王的生活之時,曹操和袁紹打完了,袁紹一家雖然還沒有被滅掉了,異族也還沒認慫,但是這兩方麵都已經不是曹孟德的對手了,然後北方這邊還有一個遼東的存在,這就很尷尬了。

所以曹操給公孫度了一封信,問他願不願意被自己征召為武威將軍。

曹操征召公孫度做武威將軍,封永寧鄉侯,公孫度:“我在遼東稱王,要永寧幹什麼啊!”將印綬藏於武器庫中。

不過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和曹操和解,畢竟他是真打不過。

(《三國誌·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時襄平延裏社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石為之足。或謂度曰:“此漢宣帝冠石之祥,而裏名與先君同。

社主土地,明當有土地,而三公為輔也。”度益喜。故河內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惡度所為,恐為所害,乃將家屬入於海。度大怒,掘其父塚,剖棺焚屍,誅其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