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呼吸與傳染疾病藥膳(2 / 2)

【材料】

羊脊髓、蜂蜜各50克,生地10克,熟羊脂油15克,黃酒25克,生薑絲、精鹽各少許。

【操作】

先將羊脊髓、生地一同放入鍋內,加水煮湯至熟透,撈去藥渣,再加入熟羊脂油、精鹽、生薑絲、黃酒、蜂蜜等,加熱至沸即成。

【功效】

滋陰清熱,止咳化痰。適用於肺結核之低熱、咳嗽、咳痰等症。

銀耳鴿蛋羹

【材料】

銀耳2克,冰糖20克,鴿蛋1個。

【操作】

1.先將銀耳用清水浸泡20分鍾後揉碎,加水400克,用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文火燉爛。

2.然後將鴿蛋打開,用文火蒸3分鍾,再放入燉爛的銀耳羹中,煮沸即成。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於肺結核幹咳。

雞冠花粥

【材料】

雞冠花30克,粳米50克,酒少許。

【操作】

先將雞冠花(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煎取藥汁,去渣,加入淘淨的粳米,煮成稀粥,兌入白酒少許。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

適用於赤白下痢,還可用於喀血、吐血。

江米藕

【材料】

藕兩根,江米200克,白糖75克,玫瑰鹵25克

【操作】

1.將藕衝洗幹淨去頭尾,江米放碗內,加水100克,浸泡24小時,然後控去水,放入白糖,用筷子攪勻,將攪勻的江米用筷子捅入藕孔中,直到填滿為止。

2.籠內放一平盤,將江米藕碼在平盤上,約蒸2小時出籠。

3.小碗內放紅糖25克,兌開水20克和玫瑰鹵25克,用筷子攪勻成汁。

4.將出籠的江米藕晾涼,用刀切成6厘米厚的片,逐片碼在盤裏,澆上小碗內的玫瑰汁,即可食用。

【功效】

主治胸膜炎。

甲魚滋陰湯

【材料】

甲魚肉250克,百部、地骨皮、知母各9克,生地24克,精鹽適量。

【操作】

1.將甲魚放入沸水鍋中燙死,剁去頭爪;揭去硬殼,掏出內髒,洗淨後切成l厘米見方的塊,與洗淨的百部、地骨皮、知母、生地一同放入砂鍋內

2.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轉用文火燉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

滋陰清熱,抗衰老。適用於陰虛及肺結核出現潮熱、盜汗、手足心熱等陰虛症。

荊芥粥

【材料】

荊芥穗10克,薄荷10克,粳米50克。

【操作】

1.先以水煮荊芥穗、薄荷。

2.沸後改用文火3分鍾。

3.去滓取汁,用汁煮米做粥食之。

4.每日1~2次。

【功效】

荊芥穗、薄荷是治療外感風寒的藥物,具有發散、祛風、通血脈的作用,服後微汗出,對痄腮初期輕微發熱惡寒、腮部漫腫有治療作用。

白頭翁粥

【材料】

白頭翁15克,黃柏10克,秦皮12克,黃連3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操作】

1.先煎上藥,取汁去渣。

2.入淘淨的粳米煮粥,粥熟時調入白糖即可。

3.每日早晚各1次,溫熱服。

【功效】

適用於菌痢、腸炎。

【貼心小提示】

虛寒性下痢不宜用。

薑茶烏梅粥

【材料】

生薑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操作】

將前三味煎煮,取汁去渣,加粳米煮粥,粥將熟時調入紅糖即可。每日2次,溫熱服。

【功效】

適用於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貼心小提示】

濕熱型菌痢忌用。

貝母粥

【材料】

粳米100克,川貝母粉末5~10克和適量冰糖(或白糖)。

【操作】

粳米煮粥,將熟時加入川貝母粉末和冰糖(或白糖),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

有潤肺定喘,止咳化痰作用。適用於體弱或老年人的慢性氣管炎、肺氣腫、咳嗽氣喘等症。

【貼心小提示】

川貝味苦,不宜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