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杖經》雲:迦葉佛為二股十二環,地藏菩薩為二股六環、釋迦佛為四股十二環。
唐三藏前身為金蟬子,也就地藏菩薩級別,轉世求取真經成佛,額,可以和迦葉佛類比,因而他的錫杖,最多也就是二股十二環,如果考慮他取經時,還未成佛……那西遊記電視劇中的錫杖,就是錯誤的,應該用二股六環。
佛教最講究尊卑的,錫杖可不能亂來。
法門寺錫杖,因佛骨真身舍利而榮,為四股十二環,代表佛教基本教義中的“四諦”和“十二因緣”,是等級最高的。
法門寺的核心寶藏——佛骨真身舍利,並不在博物館,而是供奉在大約一千米外的法門寺院真身寶塔中,那裏才是朝拜者的聖地。
很不湊巧,今天的法門寺院那邊似乎在修繕,李承略有遺憾,不過自己畢竟不是佛教信徒。
從法門寺出來,前往扶風縣城,中午,郭重元的兩位戰友王誌高和苗衛,在扶風周原風酒樓為四人接風洗塵。
扶風縣城很小,最近幾年得益於法門寺的再現輝煌,在酒店和酒樓方麵,還是發展的不錯的。據郭重元說,周原風酒樓,就是扶風最有特色的酒樓之一,縣市省來客招待的定點酒樓之一。
酒樓外部看起來很壯觀,四層高唐宮建築風格,懸山式屋頂,前伸的廊簷下四根粗大的雕龍立柱,廣迎八方賓朋。門前右側有個專用停車場,很大,停了不少掛著全國各地車牌的轎車。
王誌高白白淨淨,個子高挑,和吳偉有點近似。苗衛有著幾許少數民族的特征,深眼窩高鼻梁,很壯,臉上帶著一絲高原紅。
吳偉和周典雖然與這兩人不是一個連隊,可也算彼此慕名,戰友相聚,自有一番別情。
李承挺羨慕這些人的,能清晰的感覺出來,王誌高和苗衛對自己也挺客氣,可這種客氣,那純粹就是客氣,而不是他們之間交流的那種“肆意”和“爽朗”。
誰也沒注意,停車場對麵的一輛車中,坐著幾人,他們的目光正落在李承的車牌號上。
“羊城的,夠遠啊!”坐副駕駛位上的是一位英姿颯爽的女警,冷笑一聲。
彭莉,年歲不大,可協助配合有關部門查處文物犯罪大案可不少。
隔著車窗,周原風酒店門口,幾位壯漢笑得肆無忌憚,彭莉冷冷地盯著他們半晌,突然開口,“桶子,你去通知豆子,就這幾個,準備撒餌。”
開車的是彭莉的同事,名叫張桐梓,因而又有綽號“桶子”。
他自然也看見了這一幕,隻是……這六個大男人看起來不那麼好惹,猶豫了一下,低聲勸道,“彭隊,看他們開的車,這事……鬧不好會鬧大。”
“你覺得來周原旅遊拜佛,會從羊城專程開車過來麼?”彭莉特意在“開車”一詞上加重語氣。
一句話,將張桐梓的勸告懟回去,車後座的兩位組員,同時點頭。
張桐梓頓時沒話說。
法門寺很出名,這不假,可這年頭,公路條件這麼差,開車跑兩千公裏來旅遊或者拜佛……幾乎不可能。那麼,原因就隻有一個——來周原收購文物。
安排人放餌釣魚,等這些外地人上鉤,完成搜查,證據鏈拿到手,這幾人即便有背景,也得給乖乖蹲著,還敢反抗不成?說不定又能破獲一起大型跨省文物盜竊私運案件。
想到這,張桐梓也就沒再勸誡。
李承幾人走進酒店,閑談中,倒是了解王誌高和苗衛的一些基本信息。
一臉高原紅的苗衛,現在是槐樹嶺林場的林警,常年在山溝溝裏轉,算是正式工作。王誌高就在縣城工作,不過單位也一般,縣糧食局司機班的合同工。
一聽這兩人的職業,李承就咧咧嘴——從裝修裝飾就能看出,周原風飯店的消費不低,這餐飯估計要吃掉他們好幾個月的工資。
吳偉沒喝,包括李承在內的其他五人,整了四瓶高度西鳳。
李承頭暈乎乎的去廁所,剛岔開腿準備下雨,旁邊的便池前也站過來一人,小聲嘀咕一句,“哥們,古董你要麼?玳瑁幣,保真!”
額?李承扭頭看看他,眼神迷糊,“你和我說話麼?”
“對啊,你一來我就注意到了。你不是羊城的麼?”說話的人個頭不高,精瘦,眼神閃爍。
李承這會真暈乎著呢,聽說玳瑁幣,嗤了一聲,“人家法門寺也就發現十三枚玳瑁幣,你有?瞎傑寶扯!”
他不信?這可怎麼辦?這下那黑瘦小子有些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