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這些穩婆都是為瑜真接生過的,經驗豐富,拚力保住郡主的孩子,最終珈瑤誕下一女,雖是早了兩個月,瘦弱得可憐,到底活了下來。
那會子聽聞他死訊之際,她多想一死了之去陪他,可如今女兒已然出生,瑜真借此勸她千萬要想開些,她若是去了,七歲的大女兒和才出生的小女兒又該如何自處?為了孩子她也該振作起來!
眾人皆勸,珈瑤才勉強撐下去,渾渾噩噩的過著月子,失去人生希望的她唯一能等的就是福靈安的靈柩被運回京城,她既期待又害怕,既想見他最後一麵,又怕見到後會崩潰,連最後一絲念想也沒了!
再怎麼抗拒,那一天還是到來了!此時的珈瑤尚未坐完月子,但為了迎福靈安,還是堅持要到府門口。
親眼看著他的靈柩被送回,再憶起臨別前一晚的溫存,珈瑤已是淚如泉湧!看著嫂子萬念俱灰的模樣,四公主亦忍不住落淚連連,幫她抱住大女兒,淒然淚下!
福隆安更感人生無常,去年永琪才被封為榮親王,沒多久就染上附骨瘡,藥石無醫,就此薨逝!今年他的兄長又因公殉職,以往他總以為死亡離他很遙遠,近兩年身邊之人接連驟亡,他才忽然覺得生命如此脆弱,當需珍惜眼下!
大哥不在,幾個弟弟妹妹年紀尚幼,他再不能任性妄為,實該好好孝順父母,幫父親分擔,支撐這個家族!
因著福靈安隻有兩個女兒,膝下無子,而四公主有兩個兒子,是以乾隆特下諭令,將四公主之子,豐紳果爾敏過繼給福靈安,福隆安並無異議,之前他一直與永琪交好,跟自己的兄長感情並不深厚,如今兄長英年早逝,將孩子給他也無妨,終究是一家人,不分彼此。
十一月,仍在戰場的明瑞因軍功而被封為毅勇公,這於富察家而言,無疑是悲痛中難得的喜訊!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三十三年正月,敵軍進攻木邦,副都統兵敗自戕,參讚額爾登額兵出猛密,被阻於老官屯長達數月,兵馬不足的明瑞向福建巡撫鄂寧求援,鄂寧拒絕發兵援助,無奈明瑞隻得孤軍奮戰,
敵軍分別從木邦、老官屯一路夾擊,采取誘敵戰術,將清軍誘至地形複雜的地區,使得來自北方的士兵在這種地形下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
二月,緬軍聚集五萬兵力,將明瑞的軍隊重重包圍,此時的清軍糧草、彈藥皆已用盡,明瑞命令達興阿、雲南提督本進忠分別突圍,而自己與緬軍血戰,受重傷後不久,不願被俘,自縊身亡!
參讚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邊地永昌實地考察之後,與總督鄂寧聯合上疏,提出征緬有辦馬、辦糧、行軍、轉運、適應等五難,認為清軍征緬實無勝算,不宜繼續對緬動武。
乾隆帝對畏敵的舒赫德嚴厲訓斥,革去其尚書、參讚大臣之職,即便鄂寧是鄂爾泰之子也毫不留情的將其降職,降補福建巡撫。
此次征戰致使清軍損失多名將領,乾隆又怎肯善罷甘休?勢必要將緬甸賊軍一網打盡!如今士氣低迷,當需有一個知聖意,勇謀兼備的重臣前往前線做統帥,鼓舞士氣!
而這進緬剿匪的重任,似乎也隻有一個人可以勝任。
短短一年之內,富察家已失去兩名子孫,兒子已然不在,皇上居然還要派她的丈夫去前線,瑜真怎麼肯依從?
“緬甸那是什麼地方,地形複雜,瘴氣彌漫,多少將士有去無回,瑾林和明瑞相繼喪生,你身為清廷棟梁,國之支柱,怎可去冒險?”
做出這個決定,傅恒其實也頂著很大的壓力,此刻他最需要的是瑜真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質疑和埋怨,
“鄂寧就是畏戰,膽小怕死,不肯支援明瑞,明瑞才會孤軍奮戰,落得個自盡而亡!我大清官員若個個都明哲保身,隻顧自己的安危,如何團結作戰,對抗外敵?
大敵當前,匹夫有責,正是因為三次出師不利,損兵折將,我才更應該勇往直前!難道我傅恒在你眼裏就隻是個安逸享樂,貪生怕死之輩?”
瑜真已記不清楚,他有多久沒這般跟她大聲說話了,突然衝她怒嗬,她接受不了,更無法理解,
“我隻是個婦人,不懂家國大義,我隻知道我的丈夫要出征,還是在我才剛失去兒子的前提下!你要去做英雄,那我怎麼辦?萬一你出什麼意外,我可怎麼活?”
淚水逼出眼眶,瑜真倔強的仰著頭衝他申訴心中壓抑的委屈,實則傅恒又怎會不懂她的恐懼,暗恨自己情緒失控,竟然衝她發火,吼完還不是又心疼的將她摟在懷中自責,
“你在怕什麼我都懂,我不是想逞能,也不想做什麼大清英雄,隻是不忍看皇上為此事殫精竭慮,更痛恨敵軍害死瑾林,此次前去,正是想為瑾林報仇,好讓他去得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