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與陽曆(3 / 3)

農曆閏月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跟在幾個月後麵就叫閏幾月。例如1987年農曆六月二十八日是中氣大暑,再隔一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處暑,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六月後麵,所以叫閏六月。

時辰

我國以一晝夜分為12個時辰,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時辰,每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4刻下4刻。歐美以一晝夜分為24小時,恰等於一個時辰的一半,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可分為60分,每分為60秒,再精細分析,可計至十分之一秒。在鍾表上僅有12小時,隻合一晝夜之半,於是以上午下午辨別,在交通機關多采24小時製,以夜十二時正為零時,夜一時為一時,以正午十二時為十二時,下午一時為十三時,下午六時為十八時,下午十一時為二十三時。

一晝夜之起訖時間,有兩個不同算法,歐美的二十四小時自零時起算,即自夜十二時起算,在夜十二時以前為一日,夜十二時以後為次日。我國的十二時辰,以子時為首,由夜晚十一時起至夜一時為子時,在夜十一時以前為前一日,夜十一時以後為次日,與現代的夏令時間同。現在施行夏令時間,將時鍾提早一小時,夏令時間的夜十二時等於夜十一時,即等於夜十一時起為次日也。茲將時辰與小時列表對照如下:

子:夜十一時至夜一時

醜:夜一時至三時

寅:夜三時至晨五時

卯:晨五時至七時

辰:上午七時至九時

巳: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未:下午一時至三時

申:下午三時至五時

酉:晚五時至七時

戌:晚七時至夜九時

亥:夜九時至十一時

晝夜時辰計算

地球自轉一周,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麵為晝,背陽地麵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仍相反。

一晝夜長的劃分方法,歐美是以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分60分,每分為60秒來計算。而我國傳統則以12個時辰來算。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表示。每一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4刻、下4刻。時表與小時對照同上。天文與天象地月係和太陽係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太陽係的大行星。行星是沿著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是太陽係的主要成員。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次序排列,太陽係的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每個行星有著數目不等的衛星,在其周圍沿著軌道旋轉,例如地球隻有一顆衛星,就是月亮;火星有2顆衛星,木星有16顆衛星,等等。地球和月亮構成地月係,各個行星係統再加上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構成了一個星球係統太陽係。

銀河係和總星係

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閃爍發光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它是有很大的質量並能自己發光的天體,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普通恒星。大約有2000多億顆恒星組成了比太陽係更高一級的天體係統,叫做銀河係。在銀河係之外,天文學家觀測到約有10億個同銀河係類似的天體係統的天體,叫做河外星係。銀河係和河外星係合起來構成了總星係。

星座

為了便於辨認天空中數目繁多的恒星,天文學家把星空人為地劃分成若幹區域,每一個區域稱為一個星座。現代國際上通用的星座有88個,星座名稱很多是動物的名字,或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例如北鬥七星屬於大熊星座。

三垣二十八宿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為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和下垣(天市垣);二十八宿分為四象,即

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宮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嘴、參;

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

二十八宿是黃道和赤道天區,中垣在拱極星區,上垣在星、張、翼、軫宿之北,下垣是房、心、尾、箕、鬥宿之北的區域。

朔望兩弦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環繞地球旋轉,地球連同月亮環繞太陽運行,月亮相對於太陽來說,繞地球一周約需29天12時44分,這是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也就是農曆一個月的平均長度。

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太陽光線照射到月亮,再從月亮表麵反射到地球表麵的反射光。因此,月亮對著太陽的半個球麵是光亮的,而背著太陽的半球麵是黑暗的。太陽、地球和月亮在空間的相對位置時刻在改變,從地球上看,月亮就有盈虧的變化。每當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也就是日、月“黃經”相同的時候,月亮以背光的一麵向著地球,地球上就看不到月光,這叫做“朔”,這一天是農曆的“初一”。

朔日過後一二天,可以看到月亮亮麵的一小部分,形似蛾眉,叫蛾眉月。以後隨著月亮相對於太陽的位置的東移,鐮刀形月逐漸變大,大概在朔以後七八天,當月亮距離太陽90。時,能見到半輪明月凸向西邊,日落時高懸在中天,這叫做“上弦”。再過七八天,月亮距離太陽180。時,也就是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被照亮的半球完全對著地球,人們可以見到一輪滿月,這就是“望”。滿月以後,月亮又逐漸接近太陽,月輪也逐漸虧蝕,成為殘月。當月亮與太陽的黃經相差270。時,又可見半輪明月,隻是凸向東方,此時叫做“下弦”。以後殘月逐漸變窄,月亮又回到太陽和地球中間,與太陽的黃經相合,又見不到月光而成為“朔”了。

太陽出沒歌

正九出乙入庚方,二八出卯入酉場。

三七發甲入辛地,四六出寅戌宮藏。

五月艮出乾宮入,仲冬出巽入坤方。

惟有十與十二月,出辰入申仔細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