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此曲為陶潛畫像、樹碑立傳,盛讚其“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尚情操及歸隱田園的閑情逸致,實則是作者自身的願望。全曲寫得瀟灑,頗見功力。
作者簡介: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宋周邦彥之後代,“工樂府,善音律”。泰定元年(1324)寫成《中原音韻》,以為“正語之本,變雅之端”。又自製樂府甚多。挺齋是元散曲家、音韻學家。《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三十首,套曲三篇。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長江萬裏白如練①,淮山數點青如澱②;江帆幾片疾③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④。晚雲都變露⑤,新月初學扇⑥,塞鴻⑦一字來如線。
【注釋】
①練:潔白的絹。②淮山:泛指長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脈,澱:同“靛”,青藍色染料。③疾:急駛。④電:閃電,這裏指飛瀉。⑤晚雲都變露:雲散盡,露降落之謂。⑥新月初學扇:月亮逐漸圓起來,好像團扇。⑦塞鴻:邊塞之鴻雁。
【賞析】
此曲乃潯陽江觀景圖,將山水色彩、姿態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成為千古寫景佳作。筆力雄放,設喻貼切,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中呂·山坡羊
道情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①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②亦樂哉!貧,氣不改;達,誌不改③。
【注釋】
①紫羅袍:古代高級官員的服裝。②陋巷簞飄:《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貧氣不改二句:《論語·學而》“貧而無方,富而不驕”,《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兩句話,是上述引文的概括。
【賞析】
此曲表現了一片浩然正氣,表明了作者的為人處世觀點,那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比句式,擲地有聲。
作者簡介:陶淵明本文選自《陶淵明集》。作者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當陽柴桑(現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東晉著名的文學家,田園詩人。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信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