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歎,以為妙絕。
未幾,夫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聞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譯文】
京都裏有(一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正趕上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設置(一座)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裏麵,(他所使用的道具隻不過是)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個挨一個地坐下。一會兒,隻聽見屏風裏麵醒木“啪”的一聲,全場頓時鴉雀無聲,沒有敢大聲喧嘩的。
遠遠地聽見深深的胡同裏麵有幾聲狗叫,接著就有一個婦女被驚醒,打嗬欠,伸懶腰,她的丈夫說夢話。不一會小孩也醒了,大聲地哭著。丈夫也醒了,婦女摸著孩子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是哭,婦女就一邊拍哄著小孩,一麵嘴裏哼唱著哄小孩入睡。又有一個大一些的孩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沒完沒了。在這個時候,婦女用手輕輕拍打孩子的聲音,嘴裏哼唱著哄孩子的聲音,小孩子含著奶頭哭鬧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嗬斥大孩子的聲音,頓時一齊發出,各種聲音的妙處都完全摹仿出來了。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是伸長脖子,斜著眼睛,微微地笑著,默默地感歎著,(都)認為表演得絕妙極了。
沒過多久,丈夫響起了打鼾的聲音,婦女拍哄小孩也逐漸拍慢,逐漸停止了。隱約地聽到有老鼠活動時發出的悉悉索索的聲音,盆缽器皿傾斜翻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鬆了一下,隨即正了身子坐好。
忽然一個人大聲呼喊著:“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呼喊,(那個)婦女也起來大聲呼喊。兩個小孩子一齊哭起來。霎時,成百上千的人大聲呼喊,成百上千的小孩兒大哭,成百上千的狗汪汪地叫著。其中還夾雜著劈裏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火燒梁檁迸裂的聲音,呼呼作響的風聲,這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的人求救的聲音,(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往外搶救財物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當有的(聲音),(就)沒有不具備的。即使一個人有一百隻手,每隻手又有一百個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一個方麵;(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裏有一百個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的一個地方啊。於是客人當中沒有人不被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兩條腿直發抖,差一點就要搶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音立即全部消失了。撤掉屏風一看,隻不過是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賞析】
作者以準確、生動的筆觸描述各種聲音,再現表演藝人的高超技藝。
為了體現口技的表演效果,兩次通過集中描寫聽眾的反應進行襯托。一次以讚歎為主,一次以驚駭的行動為主,從側麵表現了口技的高超。
作者這樣以各種表現手法集中展示口技人的表演技藝,波瀾起伏地寫出了我國民間藝人的表演技藝,表達了作者的讚歎之情。
作者簡介:劉禹錫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
銘,本是刻在金屬或碑石上記述生平、事業、功績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押韻;內容上有頌揚或借鑒之意。
“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意為簡陋的房子。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乎有多高,有仙人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有多深,有蛟龍就顯出靈異了。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隻有我的道德芳馨遠聞。青青苔蘚的痕跡印上了台階,階上(一片)碧綠,春草的顏色映入了門簾,簾內(滿眼)青翠。說話交談之間(常)有大學問家(在這裏),來往交流的沒有未得功名的一字不識(的人)。(我們)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既)沒有(靡麗的)樂聲擾亂視聽,(也)沒有(繁冗的)官府公文拖累身心。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過:有什麼簡陋的呢?
【賞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詩、抒情散文詩,又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言誌抒懷的散文。文章通過“山”、“水”、“仙”、“龍”引出“陋室”,再通過環境描寫,交友的敘述,誌趣的抒發,直至篇末,以諸葛、揚雄自比,展示了作者高潔的誌行和安貧樂道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