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鄒忌不以己為美
鄒忌是戰國時期齊國的相國,他不僅很有政治頭腦,而且長得很英俊,身高八尺,相貌堂堂。
有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穿好衣服,梳洗完畢,他對著鏡子左照照,右照照,很是得意。
這時候,鄒忌的妻子走過來,鄒忌忙叫住她。
“什麼事呀?”妻子問道。
“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個更漂亮?”
城北徐公是齊國有名的美男子,提起來沒人不知道。
妻子見鄒忌問她誰漂亮,忙說:“那還用問,當然是夫君英俊瀟灑,我看徐公根本沒法和你比。”
看著妻子一本正經的樣子不像是開玩笑,鄒忌心裏很是高興。不過他還是有些半信半疑。
鄒忌信步走出房門,迎麵看見他的妾走過來,鄒忌拉住她問道:“你說說,我和徐公誰漂亮?”
妾連想都沒想,脫口而出:“當然是您漂亮,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鄒忌的一個朋友來訪。這位朋友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他是求鄒忌幫助他辦事。
兩個人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鄒忌又提起“誰漂亮”的話題。朋友聽鄒忌問,忙說:“您要比徐公漂亮得多,相信我的話好了!”
這回鄒忌相信了。因為妻妾、朋友都這樣說,那還有錯嗎?
巧得很,幾天之後,徐公前來拜訪鄒忌。兩人一見麵,鄒忌就感到,城北徐公很漂亮,自己根本比不上他。在談話過程中,鄒忌又細細地觀察了一番,發現徐公不光相貌英俊、瀟灑,就連談吐、風度都超過自己。自己和徐公相比差得多啦!
這件事給鄒忌很大的觸動,徐公告辭後,鄒忌想了很久很久,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妻子說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說我漂亮,是怕我;朋友說我漂亮,是有求於我。”
第二天一早兒,鄒忌上朝,見到國君齊威王。他用家裏發生的這件事做比喻,向齊威王進諫。
鄒忌說:“陛下,我確實沒有徐公漂亮,因為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朋友有事求我,所以,他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果不是我親眼見到徐公,有所比較,就受他們蒙蔽了。”
鄒忌說到這裏,略停頓了一下,他看見齊威王很注意聽他的話,接著又說:“我覺得陛下您也是一樣,現在齊國很強大,我們有縱橫千裏的土地,有一百二十多座城池,宮裏的嬪妃很多,沒有不偏愛您的;您手下的大臣,沒有不怕您的;周圍弱小之國沒有不想求您的。這樣看來,您所受到的蒙蔽一定也很厲害。”
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觸動很大,他接受了鄒忌的勸告,說:“你說得很對,我要好好考慮一下。”
過了幾天,齊威王發布了一道命令:全國上下所有的官吏百姓,凡是能當著國君的麵,指出國君的過錯,就給予他上賞;如果用上書的方式,提出意見,勸誡國君的,就給予中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議論國君缺點,並傳到宮中使國君知道的,給下賞。
命令一發布,全國上下都轟動了。每天從早到晚,前來提意見的官吏、百姓川流不息。過去門禁森嚴的王宮,現在就像集市一樣熱鬧,大門口和院子裏擠滿了人。
幾個月過去了,提意見的人越來越少了。一年過後,即使有想提意見,希圖獎賞的人,也覺得沒有什麼意見可提的了。
齊威王的舉動,對周圍國家震動很大。燕國、趙國、韓國、魏國等國家的國君,非常欽佩齊威王。他們紛紛派使者前來齊國朝見,表示敬意。
就這樣,齊國因內政修明,威服了別的國家。
陳平裝病讓賢
公元前176年。
長安城未央宮裏,莊嚴肅穆。昨天剛剛舉行完登基儀式的漢文帝,不顧旅途疲勞,一清早便來到未央宮,準備早朝。
漢文帝本是漢高祖的庶子,被封為代王。他的母親薄姬不受漢高祖的寵幸,因此,在漢宗室與呂氏家旅的殊死搏鬥中,免遭迫害。呂氏死後,諸呂的反叛陰謀被粉碎,臣民因代王仁慈寬厚而擁戴他繼位。君臨天下,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甚至不惜骨肉相殘而爭奪的目標,而代王劉恒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然而,他也深知這副擔子有多麼沉重。近年來,由於宮廷內部的爭權奪利,使民風日下,生產遭到破壞,內憂外患不斷。大漢江山需要一個賢明的君主來拯救它。漢文帝相信自己會勵精圖治,有所作為。他如此自信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手下有父親留下的兩個心腹老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他們一文一武,對漢室忠貞不二,定會像輔佐父皇一樣輔佐自己。
群臣陸續進宮,侍立在正殿的兩側,漢文帝升殿、各大臣一一叩見之後,漢文帝發現丞相陳平並沒有站立在群臣之列。文帝問道:“丞相陳平為何不來?”
站在下麵的太尉周勃站出來說道:“丞相陳平正在生病,體力不支,不能來叩見皇上,請皇上原諒。”
漢文帝心裏暗自納悶,昨天陳平還好好的,並沒有見他有什麼病狀呀?不過,他仍然不動聲色,隻是說:“好,知道了,退下。”
退朝以後,漢文帝派人去請陳平。人剛走,漢文帝又覺得這樣做有些不當。陳平是開國老臣,自己應當把他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父親有病,兒子隻能前去探望,哪有召見之理。於是文帝便到後宮換上平日穿的家常便服,到陳平家去探視。
陳平躺在床上,頭纏白色綢巾,手裏捧著一本書在讀。見到漢文帝來了,慌忙翻身下地行禮。漢文帝急忙把他扶起,說道:“不敢,朕視卿如同父親,以後除了在朝廷上以外,一律免除君臣之禮。”
漢文帝掃視一下屋裏的陳設,又說:“今天聽太尉說,您病了,特地前來探望,不知是否請過禦醫診視?您年歲大了,有病可不要耽擱呀!”
陳平聽了文帝那仁慈關懷的話語,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對文帝說:“皇上太仁慈了,可我對不起您的一片愛臣之心,我犯了欺君之罪呀!”
原來陳平並沒有病,是在裝病。他為什麼要裝病呢?這話就得從高祖去世說起了。
漢高祖劉邦在世時,為了保證漢宗室的傳承,規定“非劉氏者不得為王。”但由於他晚年體弱多病,實權已經由呂後執掌。高祖死後,惠帝儒弱,呂後便不顧高祖的遺訓,大立呂家子弟為王。使得諸呂的勢力越來越大,劉家的勢力卻日益衰微。
滿朝文武,對這種情況隻是敢怒不敢言,太尉周勃原是高祖的同鄉,秦末跟從高祖起義屢建戰功,封為絳侯。他對呂後的肆無忌憚實在看不下去,但又因她是高祖遺孀,不好頂撞,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告病還鄉。而高祖的另一個心腹之臣陳平,這時被呂後封為丞相,他也看不過呂家的猖狂,可又投鼠忌器,隻能裝聾作啞,暗自等待時機。
呂後死後,諸呂結黨,欲謀叛亂。陳平認為鏟除諸呂的時機已到,立刻去找太尉周勃,共商大計。周勃本以為陳平與諸呂同流合汙,很看不起他,沒想到陳平當時不過是保存實力,心中竟有如此大誌,非常欽佩,立即同意,並且親自設計,說服駐紮在長安城的警衛部隊——北軍擁劉反呂,然後又坐陣北軍,爭取到了南軍的支持,以武力為後盾,對抗呂氏,最後將呂氏家族一網打盡。
在這次行動中,陳平是主謀,但周勃是直接率兵誅滅諸呂的人,顯得功勞比陳平大。陳平自己也這樣認為。他想,新帝繼位,應論功晉爵,自己應當主動把丞相的位置讓給周勃,但又怕周勃不肯接受,便假稱有病,不能上朝。使文帝有理由任命周勃為丞相。
陳平把這一切都對文帝說清之後,又誠懇地說道:“高帝在世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誅滅諸呂時,我的功勞不如太尉。所以我願意把相位讓給他,請皇上恩準。”
文帝本來不知誅滅諸呂的細節,他是在諸呂倒台以後,才被陳平和周勃接到長安的。聽了陳平的解釋,才知周勃立下了大功,便同意陳平的請求,發布詔書,任周勃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陳平為左丞相,位居第二。
文帝既然想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便用心研究治國之道。
一天上朝時,他問右丞相周勃:“現在一天的時間裏,全國被判刑的有多少人?”
周勃謝罪,回答說:“臣不知道。”
漢文帝又問:“全國一年的錢糧有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
周勃仍然回答不出。周勃平日統兵,從未過問財政、刑獄之事,此時汗流浹背,慚愧至極。真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
文帝看周勃回答不出,又問站在旁邊的陳平:“陳丞相,那你說呢?”
陳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要想了解這些情況,我可以給您找來掌管這些事的人。”
“那麼誰負責管理這些事呢?”文帝問。
“陛下要問被判刑人的人數,我可以去找廷尉,要問錢糧的出入,我可以找治粟內史。他們會告訴您詳細的數字。”
文帝心裏有些不高興,臉也沉了下來,說道:“既然什麼事都各有主管,那麼丞相應該管什麼呢?”
陳平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能事無巨細,樣樣躬親。丞相的職責,上能輔佐皇帝,下能調理萬事,對外能鎮撫四夷、諸侯,對內能安定百姓。丞相還要管理大臣,使每個大臣都能盡到自己的責任。”
陳平回答得有條不紊,文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臉色緩和了下來。
站在一邊的周勃也如釋重負,暗暗佩服陳平能言善辯,輔政有方。
這件事,對周勃的影響很大。回到家裏,他還久久不能平靜。他想,自己雖說為誅滅諸呂立了功,但是輔佐皇帝,處理國政方麵的才能與陳平相差太遠了,為漢朝社稷百姓著想,還是應該讓陳平做丞相。於是周勃也假稱有病,向漢文帝提出辭呈。
漢文帝非常理解周勃的心情,立即同意,陳平便成了文帝的惟一的丞相,輔佐文帝中興漢業。
李白輟筆黃鶴樓
大詩人李白盡管詩才極高,但政治上不得意,心裏非常苦悶,他遍遊祖國名山大川,在領略壯美的山河景色中,排遣自己的煩惱。
這一天,他來到了湖北省武昌縣。巧遇好友高適,二人久別重逢,欣喜萬分。高適比他先來一步,便以半個主人自居。李白也開玩笑地說:“既然如此,你可要盡地主之誼,告訴我,在武昌縣哪裏最好玩?”
“那不過是舉手之勞。”高適得意地說:“來到武昌縣,必遊黃鵠磯。否則,那簡直是白來一趟。”
李白不解地問:“那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