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3)

第十一章

考“托福”的小狀元

徐敏的父親本來想讓女兒學習彈鋼琴,可徐敏卻喜歡上了英語。小徐敏對英語有著一種特殊的天賦。外公常領她上街,她的一雙眼睛不是盯在玻璃櫃裏的糖果上,而是常常停留在有英文字母的店名招牌上,看過的招牌她往往過目不忘。

父親見徐敏喜歡英語,就盡量地向這方麵去引導她,給她買了大量的英語錄音帶,平時教給她聽。5歲時,小徐敏就能用英語進行對話了。

7歲那年,徐敏上小學一年級。同時她也和父親一同上業餘英語進修班,讀的是《新概念英語》第一冊,他們父女同在一個教室裏學英語,成了當時的新聞。

小徐敏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讀業餘英語進修班時,不論是刮風還是下雨下雪,她從來就沒有遲到過,她成了班上惟一的一個“全勤”生。

上五年級時,小徐敏的英語水平已經很高了。到底自己的水平是個什麼程度?徐敏決定參加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辦的全球性托福考試。1990年1月13日,11歲的徐敏臂佩大隊長的標誌,走進了考場,人們都不相信:這麼小的孩子也是參加托福考試的。

3月12日,一封從美國寄來的考分通知書送到小徐敏手裏。小徐敏打開一看,成績單上赫然印著“653”分。哇!這麼高的分數,竟然是一位小學生取得的。人們知道這個消息後,都稱小徐敏是“托福狀元”。

“我家有個小弟弟”

我家有個小弟弟,

長得聰明又伶俐,

就是有個小缺點

——流鼻涕。

這首兒童喜愛的詩,是一個3歲的小孩子寫的。他叫汪洋。1978年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爸爸做文書工作,媽媽在市戲曲藝術學校教語文。汪洋剛會說話時,爸媽就讀文章給他聽,還教他念兒歌,背古詩。

聰明的小汪洋上小學時,就懂得很多了。當時學校裏有個“小百花文學社”,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由於汪洋詩寫得好,雖然他隻上二年級,文學社還是破格錄取他,並發給他小記者證。

自從加入了文學社,小汪洋創作的熱情更高了。1985年國慶節,汪洋去武漢三姨家。武漢位臨長江,江麵煙波浩淼,船隻來來往往,這壯闊的場麵使小汪洋深有感觸。回家後他寫了《我在長江放小船》這篇散文,洛陽電台播出後被評為一等獎。

1986年,國內出了幾個小詩人,像田曉菲、任寰、劉夢琳,他們都出了詩集。汪洋也決心學他們,爭取10歲前出個詩集。

於是,小汪洋寫了大量的詩,並且不斷地在《金色少年》雜誌上發表出來。1987年他寫了94首,其中《小青蛙》等6首詩被選入《中國小詩人選》一書。

終於,他的第一本詩集《為男孩爭氣》,在他不滿10歲的時候出版。

八歲的夜大生

1986年5月,上海外國語學院夜大班招生,來報名的人很多。當中竟有一名身高隻有128米的小孩,這小孩叫楊德毅,年僅8歲,在曲陽新村第二小學讀書。

負責招考的老師見一個小學生要報夜大,邊笑邊搖頭,因為學院從曆史上就沒有接納過8歲的大學生。

小德毅見招考的老師連報名都不讓,就急得哭了起來。哭聲換來了同情,老師就讓他用英語說幾句話。小德毅抹了抹眼淚,流利地說了幾句英語,出色的英語水平得到了老師的賞識,上海外語學院破例同意他報名參加考試。考場上,8歲的小德毅同幾百名成人進行著英語競賽。發榜時,小德毅竟名列前茅!

這樣,楊德毅成了我國第一個年齡最小的夜大生。

小德毅學習英語,是從5歲開始的,開始是父親教他單詞,他很感興趣,上小學前,他就掌握了幾百個英語單詞;上學後,小德毅仍堅持利用課餘時間學習英語。平時學校的課程重,他總是把老師布置的作業盡量提前完成,剩下的時間裏,他就一頭紮進英語詞彙的海洋裏。1985年的暑假,他每天自學英語不下5個小時。這樣,小德毅借助國際音標進行自學,用了3年的課餘時間就學完了小學和中學的8冊英語教材,還讀完了上海外語學院大學視聽教材《走向生活》的前13課內容。

1985年的“六一”節,一批美國的在華留學生,到楊德毅所在的小學與兒童聯歡。學校派出的翻譯就是二年級的學生、年僅7歲的小德毅。一位名叫路易斯的美國客人和小德毅用英語交談了幾分鍾後,驚喜地叫道:“真神!在中國我遇到了小同鄉。”

會講四國語言的女孩

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一位叫吳的女孩,會講漢、英、日、法四國語言,能流利地用英語會話。這個消息被美國來漳州市考察的一個經濟學家知道了,他要見見這位聰明的小學生。

8歲的吳見到美國客人,一點也不拘束。她落落大方地走到客人的麵前,用流利的英語向客人問好、致意。然後,她和客人愉快地交談起來,他們說啊,笑啊,談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事後,客人讚歎說:“中國的神童真了不起!我將永遠記住這次談話。”

吳出生於一個高級的知識分子的家庭,從小她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非常喜歡學習,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她給自己訂了一個嚴格遵守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6點,她準時起床,邊刷牙、洗臉,邊專心地聽《魯濱遜漂流記》、《安徒生童話》等英語錄音,她的記憶特別好,聽過的東西都能記住。除了學習英語外,她還學習日語、法語,幾年堅持不斷地學習,使她的外語水平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