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動腦筋的趙宇受到啟發:如果用兩色的算珠——運算撥動的和靜止不動的形成兩色對比,不就容易看清了嗎?他回家就動手做實驗,把算珠塗成兩色,背麵是紅色,運算時把算珠轉過來,就變成紅色,很容易看清楚。但是,教具算盤的串杆是帶毛的,很緊,轉動不容易。
他想了很久,也沒找到一個更省事的辦法,一天早晨,吃的是麻花,他吃著吃著,恍然大悟:“爸爸,我有辦法了。”
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把盤杆做成麻花的扭曲形狀,算珠的孔也不再是圓的,算珠能隨著撥動時,自動轉身變色,多麼巧妙的主意呀!
在父親的支持幫助下,趙宇的“雙色演示算盤”成功了。這項發明獲1992年“茅以升青少年科技獎”和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和科學討論會一等獎。並申報了國家專利。
這一年,趙宇隻有9歲。
小書法家
1991年,8歲的小姑娘陳俊,已先後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獲獎82次,有20多幅作品在美國、日本等國展出,她被世界12個書法學會和團體吸收為會員,這樣的成績,連書法界的許多成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們都稱陳俊是“神童”、“小書法家”。
其實,除俊成為一名“小書法家”,是與她的愛好及勤奮分不開的。陳俊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西區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裏。從小她就喜歡寫寫畫畫,而且隻要一拿起筆和紙,她就顯得特別快活。父母見聰明的孩子那麼喜歡紙和筆,就教她寫字,沒想到小陳俊寫字進步很快,幾天就寫得不錯了。
3歲那年,父母就領她到當地有名的書法家陽盛全家裏,想拜陽先生為師。陽老師雖收了很多的學生,可從來沒有收一個3歲的孩子作“弟子”的。陽老師猶豫了。
小陳俊見陽老師為難,就走上前說:“老師,您收下我吧!我能行。”
陽老師破例收下這個3歲的學生。陽老師教學生練書法是很嚴的,他要求學生每天練字不少於2個小時,練足200字。可對小陳俊卻放寬了“政策”:每天練字1小時,寫字100個。
可小陳俊卻給自己規定了任務:每天懸腕練字3小時,要500字。這是個非常大的工作量,小陳俊緊握毛筆,蘸著清水,在水泥地上不停地寫。一寫就是3個小時,腕子練酸了,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濕透,可完成不了任務,她堅決不休息。爸媽看著心疼,有時勸她歇一會兒,可她仍然堅持練完。
她寫呀,寫,在一年的時間裏,她寫掉的大字本和廢紙達300公斤,用掉的墨汁多達50多公斤。陽老師看了,從心底欽佩這個學生,認為這個孩子,將來大有造化。
1984年4月,5歲的小陳俊第一次參加國際龍年書法大賽,就得到一個佳作獎。1989年8月她在8個國家數萬件作品參賽的“國際於右任杯”書法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小陳俊依靠自己的勤奮成功了,她的書法得到了世人的認可。1991年10月,陳俊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
神奇的女嬰
濟南市,是一個美麗的泉城。在曆史上曾出現過很多的神童,像李清照等。1988年2月24日,剛出生8天的蔣世瑾,對著母親深情地喊了聲:“媽媽。”
蔣世瑾真是個“神奇”的女嬰,滿月時她就會叫爸爸、媽媽、奶奶、姑姑,還會數1、2、3、4、5。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小世瑾顯得更聰明伶俐。百日內她認識了“鼻”、“耳”、“臉”、“口”等10多個字;她還會進行一些數字計算:1+2=3、2-1=1、2+3=5;到她9個月的時候,她又愛聽英語歌曲,隨著歌曲的節拍還跳起舞來,並且還會說Good bye,How are you Thank you等幾句簡單的英語。
人們都說小世瑾是個神童,可世瑾的父母卻不這麼認為。蔣世瑾的父親蔣煥如是師範大學的畢業生,母親李進花是中等專業學校的老師。在懷孕期間,李進花讀一些優美的文章來陶冶自己,同時也給腹中的孩子聽。每天早上起床,她拍拍肚子,說:“世瑾快起床吧,可不能做個懶孩子!”中午、晚間聽音樂,她把錄音機放在肚子上,讓孩子和自己一起聽。
蔣煥如下班回家,對著妻子隆起的肚子說:“世瑾,爸爸回來了,吃過飯,爸爸領你和媽媽散步去。”吃過飯,他們到外麵散步,他們把見到的景物講給腹中的孩子聽。他們天天堅持,一直到孩子出生。後記
《中華少年智慧故事金典》是一套展現中華曆代有為少年機智靈活的頭腦、鍥而不舍的毅力、英勇無畏的精神以及高尚純潔的品德的通俗故事性讀物,對廣大少年朋友了解曆史、增進知識、開闊思維、樹立榜樣、增長智慧有著積極的教育與啟迪作用。該書的編輯出版,除了編委會成員的辛勤工作外,還得到了教育界許多老師的大力支持與悉心指導,延邊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石興利及崔宏圖、王金平、李亞傑、鄭鳳芝老師也提出了寶貴意見與建議,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
由於時間跨度大,涉及人物多,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借鑒並引用了大量的參考文獻資料,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一一聯係,在致以萬分感謝的同時,謹表深深的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在見書後及時與我們取得聯係,以便敬奉稿酬。
編者
二〇〇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