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冉閔(1 / 3)

一、簡介

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字棘奴,魏郡內黃人,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亦以勇猛著稱,常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二、英雄事跡

公元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爺爺等親人都沒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公元石勒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騎前臨矢石不顧。勒讚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冉瞻在和凶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英勇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公元少年冉閔首次出場,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縷立奇功。

公元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

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裏,斬凶奴首三萬;

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複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隻有奴仆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子?”冉閔怒道:“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王降大雪,過人雙膝。作者語:冉閔壯誌未酬,地為之大慟,可惜上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幹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由於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幾百年的的鮮卑北魏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在史書上沒有幾個人為冉閔正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隻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某些太監史學家片麵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那些穿者獸皮。吃著生肉的野蠻部落。哪裏懂得禮儀廉恥。生命的價值。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趨勢。印度的種姓製度大家都知道吧紀的今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國人。冉閔王招告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漢軍威武!!漢軍威武!!大胡寇四散而潰!九州大地終複炎黃本族方才免於重搗古印度人之悲劇。

在火焰塔以及滿清人所寫的正史和裏。都有許多對冉閔的汙蔑。比如冉閔被胡人收做義子。但是在南朝的史書從來沒有記載。我們隻能通過被人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前的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嶽飛。文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閔卻被埋沒於浩瀚史書中。冉閔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華文明。不惜自己的聲譽背負了的罵名。為我們這些後代奪回了生存空間。冉閔的武功決不亞於嶽飛!!冉閔的功績與rì月同輝!!冉閔是公元四世紀的東亞明星。是人民心中的唯一希望。人們都冉閔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轉世來拯救漢人的英雄。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百姓。關中80萬漢族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千裏跋涉來投奔冉閔就是明證。

三、世無冉閔,中華文明已從地球消失??

很少有一個曆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後的今,我們該如何評價他?捧殺還是棒殺?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這一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蘇》合刊本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導傳》據:“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凶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裏。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裏隻有三件事,一是*,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淩殺汙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裏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

石虎將邯鄲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裏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唐皇”宮殿裏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崩地陷,當複何愁?。。。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yù被數屠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