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重鑄國防軍之魂(中)(1 / 2)

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咯……

啄木鳥般的清脆聲響在一處地下室的通風窗跳躍著,從那裏飛出的連串光點以極快的速度朝不同方向奔去。//免費電子書下載 //通風窗後麵的昏暗地下室內,三名“大耳沿鋼盔”合力操作一挺安裝在三腳支架上的重機槍。伴隨著每一聲槍響,黃澄澄的彈殼不斷以拋物線飛離槍機,潮濕的地板上已滾落不計其數的彈殼,行走其間必須心翼翼,酸楚的發射藥硝煙背後則是現代戰場上令人生畏的殺戮效率。

持續工作一段時間,勤奮的啄木鳥總要憩片刻。每當這個時候,地下室裏必會響起鏗鏘有力的男性嗓音:“彈箱!”而負責供彈的士兵往往已經在搬運金屬子彈箱的途中。拿到新的彈箱,濃眉大眼的機槍射手便會用流暢的動作換上,待他再次拉動槍機,這挺蘇製德什卡機槍複又發出清脆的啄木聲。

縱覽三四十年代的主要戰場,既有德製g44這類創造性的通用機槍,也有馬克沁水冷、勃朗寧1、捷克zb6等經久不衰的型號,相較於這些光環下的同行,蘇製德什卡不論製造數量、使用範圍還是知名度都有所不及。戰鬥中,德什卡每分鍾15發的射速遠遠低於g4,也不及老邁的馬克沁和彈匣供彈的捷克zb6,但17108毫米的重機槍子彈在有效射程和穿透力方麵遠勝過普通79或76毫米口徑子彈。使用穿甲彈的德什卡可以在500米距離上擊穿15毫米厚的鋼板,能夠有效對付輕型裝甲目標或步兵掩體,還能夠抗擊低飛的飛機,是一種極好的步兵支援武器。

在奪取沃爾卡夫的戰鬥中,德軍一鼓作氣擊敗了蘇聯第9步兵軍,從對手那裏繳獲了相當數量的武器彈藥,而北線友軍的頑強堅守也為他們爭取到了較為充足的準備時間,各種用於防禦作戰的武器裝備得到合理配置。在米爾多夫防線的左翼陣地上,4000餘人的德軍第燧發槍團裝備了55門蘇製火炮和兩百多挺蘇製機槍。並在防區儲備了盡可能充足的彈藥補給。可以,德軍官兵們從上到下都做好了連番苦戰的準備,而戰鬥的進程也不出所料,蘇軍全然不顧雨雪氣的影響。以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讓德國守軍始終處於彈簧的壓縮狀態。

麵對逼近村莊的蘇軍部隊,德什卡不斷朝外噴吐火舌,持續給敵手製造傷亡,也因此受到蘇軍越來越多的“關照”。好在這地下室的通風窗口高度和寬度都隻有0公分左右,正適合作為機槍射擊口,以沙袋進行加固後完全可以抵禦普通槍彈和彈片的侵襲。至於敵人的炮火直射,打在上層建築的炮彈並不能直接殺傷地下室內的人員。坍塌堆積的磚石反而對地下室起到了保護作用。

從操縱機槍的動作來看,濃眉大眼的德軍士官保持著較為冷靜的心態,射擊頻率和時機也掌握得恰到好處。當戰場形勢不那麼緊迫時,他還會把操作位置讓給兩名更加年輕的同伴,令他們盡可能適應戰鬥氣氛與技術要領,但最近十幾分鍾,他都牢牢掌握著射擊握把,臉上的表情也在不自不覺中變得嚴峻起來。有限的視野中。那些被完全擊毀的蘇軍坦克一動不動地趴在田野中,但輕度受損或乘員陣亡的坦克經過蘇軍搶修後又陸續投入戰鬥,加上後繼到來的4。向村莊進攻的蘇軍戰車數量在不斷增加,而經過之前幾次戰鬥,一些蘇軍士兵滯留在村莊邊緣,利用彈坑等掩體與守軍交火,而蘇軍的戰場指揮官們也逐漸熟悉了這裏的地形以和對手的戰鬥方式,他們以連排為單位組織了一些步兵突擊群,令其相互掩護著實施進攻。當一個突擊群遭到守軍機槍火力攔截時,步兵們便會匍匐下來,由其他突擊群趁勢突進,等到守軍火力轉移過去。他們又躍起向前,如此交替往複,緩慢但堅定地逼近守軍防線。

由於蘇軍步兵采取了聰明的跳躍戰術,德軍機槍手接連開火卻如同拳頭打在棉花上,時間一長,這濃眉大眼的德軍士官也有些急躁了。他嚐試以連貫的長射來殺傷對手,但這很快引起了蘇軍坦克的注意。當炮彈的尖嘯聲襲來,士官意識到情況不妙,“臥倒”剛從嘴邊喊出,轟然巨響連同極其猛烈的震蕩澎湃襲來,地下室內的三人齊齊跌倒,濃烈的硝酸氣息頓時直刺鼻腔,思緒當即一片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