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重人格》一書中,心理學家向我們揭示了“我”的不同角色的各種心理狀態。每一個認為“我”隻是一個平麵的人,都會受到現實無情的打擊。我們擁有各種不同的人格,但在外必須帶上“人格麵具”,飾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在企業裏是中層或高管,回到家是父母的子女或者是子女的父母。
我們從前是一個孩子,以後是一個老人,那麼當我們漸漸長大,原先那個小小的我又去了哪裏?我們到底是什麼人?能做什麼?我的行業在這個世界中屬於什麼檔次?我在這個市場裏又占了多少份額?如何去找到自己當下的定位呢?
很多人都活得迷迷糊糊的,連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都弄不清楚,更別說了解自己內心的思想境界。當我們不了解自己,就沒辦法定位自己。《孫子兵法》裏講“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如何跟對方去戰鬥?別人能舉起一百斤,你隻能舉起十斤,那你怎麼跟別人去對抗?前段時間我看《孫子兵法》感觸很多,其中講到當別人比你強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時候,怎麼辦?那你就要韜光養晦。越王勾踐能臥薪嚐膽,就是因為知已知彼。
這兩天大家在禪修的時候,就要問自己:“我是誰?”如果我是母親,就要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如果我是父親,就要像上天一樣包容你身邊的人;如果你是個董事長,就要嗬護底下所有人的成長。所以,大家要找到“我是誰”才能定位好自己,定位好了,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沒有痛苦,因為我們有感情,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血肉之軀。佛在世時也要生病,我們這個是有相的身軀,到最後都會壞滅。你要是希望這個軀殼永遠不會壞滅,你的知見就不正確了,不正確的知見就會引發煩惱。
大家要記住:不要用一成不變的觀念去看待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的煩惱就是這樣產生的。你會變,你的先生會變,你的孩子、公婆都會變。
我經常打一個比方,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圈,很多人就隻看到這個圓圈,很少去想圓圈以外更大的空間。我們的思維應該是多向的,正向思維想不通,就用逆向思維好好想一想。
我們要學會把人生整體過程不斷地放大,把目前發生的事情盡可能地縮小。我們很多時候是自己給自己找煩惱。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大覺悟者,他的心像虛空一樣沒有邊界,眼前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在他麵前都不是什麼大事。
慧海法師講課的時候教大家要有空杯的思想,最後就連這個杯子的空也要打破,杯子打破了才能真正無所羈絆。所以,我們修什麼?就是不斷地把心放大,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從容是從哪裏來的?來自開闊的心。
像我們的萬佛殿,表現的是華藏世界①的壯美。在華嚴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容納到一芥子當中,一芥子也可以展現出無量世界來。《阿彌陀經》講,從這個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經過10萬億佛土,這種浩大的宇宙觀,一般人怎麼想象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