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放下富貴,也放下貧賤(1 / 1)

佛陀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覺性,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句話。打個比方,烏雲密布、天下大雨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太陽,可是你能說太陽不存在嗎?不是的,它隻是暫時被烏雲遮住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隻是我們的佛性被重重煩惱所掩蓋,迷失掉了。我們身心的煎熬、焦慮和不安都是因為這些烏雲,它們把我們的佛性隱藏在背後。而我們禪修就是要把烏雲抹去,使光明的佛性顯現出來,讓我們得以快樂、從容、和諧地麵對生活的每一天,去麵對身邊的每一個人,積極地麵對每一件事情。

我們寺院有很多義工,來到寺院後也沒有覺得自己是老總、學者;而是把自己身份地位全部放下了,所以他們才會拿起鋤頭去鋤草,才會一次次彎下腰去撿垃圾,才會騎著三輪車到外麵去拉貨。他們都是理解了空性思想的人,所以在香海,他們的觀念裏麵隻有崗位和工作的分配,而沒有等級、金錢和名望的分別。

無論你是皇帝,還是掃地的人,在人性的角度上其實是沒有分別的,都是平等的。當我們把這樣一種思想觀念嫁接到生活裏,你會發現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公司的員工,都會變得快樂和滿足。

佛教講平等,不是身體跟物質的平等,而是佛性的平等、人性的平等。所以,學佛之人所需要修煉的就是在內心深處建立人性平等的觀念。這種人性的平等從某一個角度來講就是佛性,是我們內在的清淨本性。因為有這種快樂的心態,我們才會更好地去麵對生活:可以快樂地掃地,也可以快樂地當國家總統,可以快樂地做所有的事情。當我們進入色空不二的和諧境界之後,就能站在超越物質的高度去看待生命了。

一個老總跟我講:“師父,我最近很困擾,碰到了很多問題。”我就跟他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就想著如果明天會死掉,那麼今天還有什麼東西放不下呢。很多人被名利、被麵子、被各種各樣的奉承捧得高高的。這不是苦了自己嗎?還有一次,一個公司的總監跟我講:“現在要供房子,又要還債務,已經被弄得焦頭爛額了。”我對他說,應該把你的生活好好地精簡一下,比如說以前你打的上班,現在就坐公交車,再不然就每天騎自行車,都隻是代步工具而已;以前吃飯上飯館,現在買菜自己回家做,再不行就買幾個饅頭吃一吃,隻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從A走到B的過程本來可以很簡單,隻是百分之九十的人因為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給自己平添了很多困擾,讓過程變得複雜了。實際上當我們可以放下一切的時候,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麵對的,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完成的。

以前有一個副市長,他知道自己第二年就要退休了,到他在位的最後一年,他開始不坐轎車,隻是每天騎著自行車上班。這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緩衝,因為當他退位以後,境遇就會變化,他就幫自己早些把心態調整好。學著去與別人相處,學著與花草樹木為友,找一個樂趣去調節自己,認識到無常,懂得和接受即將麵臨的一切。

什麼都有可能,什麼東西都會變。本來我四肢健全,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會讓我失去兩條腿或一隻手,那個時候應該怎麼活下去呢?內心應該保持愉悅,讓自己麵對新的生活,不要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態,要知道萬物本來都是無常的。如果對於這個“空”無法了解,那麼任何事情都可能會讓你活在痛苦之中。

再說金錢,金錢其實就是是讓我們能更好地把一件事完成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許多人一生在追求的東西。如果你有一個理想,而且讓很多的人都認同了你,那麼資金自然而然就會湧入到你的身邊來;如果你做的事沒有多少人認可,那麼資金的籌措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整合資源,學會股份製,學會讓大家共同參與來完成事業。風險投資公司的存在,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獲得金錢不是不可能的,一切取決於你是否用了正確的切入方法。我們需要了解事物的存在規律,然後遵循這樣的規律,自然而然成功就不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