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論·誓願品第三》中,天親菩薩講菩薩發心要先立決定誓,而立決定誓的第三個作用便是“能遮放逸”,即令人的放逸之心休止。
放逸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跟著感覺走,無節製地做任何事情。有人說,放誕是魏晉風度中最吸引人的東西,比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 這一點我不能同意,魏晉名士的放誕是一種生命的藏鋒,是為了保全自己而做出的偽裝。今天的人,喜歡喝得酩酊大醉,喜歡夜生活就通宵玩樂,這樣的放誕往往是形式超過內容。放縱自己的感官享受,最後危害到自己的身心。
所謂物極必反,我們過分地透支身體的能量,必然會短命。就像一壺水,你用小火可以燒一天,如果把火加大好幾倍的話,可能幾十分鍾就把它燒幹了。身體的能量也是這樣,你本來可以活100歲,但是你一直在透支,那麼壽命就會變短。如果想讓自己健康、長壽,就不能過度。生活要不斷地保持和諧,保持身體和心靈和諧,和自然和諧,和事業和諧。
琴弦長時間繃緊就容易壞掉,好的老師彈完琴以後都會把琴弦放鬆,第二次要彈的時候再重新調。我們的身體跟弦一樣要鬆緊有度、勞逸結合,在生活當中要時刻注意身心的和諧。你能和諧就不會過激,這樣就能保持從容的心態去生活。
什麼叫修行?修行就是覺察自己的行為,不要妄自判斷別人的是與非、對與錯,那些都是別人的事情,跟你有什麼關係呢?但我們總是覺得這樣做是對的,要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等等,找一大堆的理由,然後給自己製造一大堆是非和煩惱出來。為什麼要貶低自己?為什麼不讓自己放下?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當這樣的愚者,不會用更開闊的心去麵對每個當下。這說明我們是眾生,是愚者,看待問題還很膚淺。
很多母親教育孩子要成為什麼大官,什麼大學的教授等等,當所有人都往一個塔尖去擠的時候會怎麼樣?隻能讓自己挫敗得更嚴重。三毛在很小的時候,老師就問大家長大了要當什麼?很多同學都講要當科學家、國家元首、企業家等等,隻有三毛講她要成為一個快樂的拾荒者。老師就找她談話了,你的理想怎麼可以是一個撿垃圾的人呢?如果在坐的家長你們的孩子說長大以後要撿垃圾,你們會怎麼樣呢?會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嗎?是不是也會把你自己的價值觀,自己所認可的那種方向強加給孩子呢?
很少有人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孩子自己渴望的東西。對孩子應當要有意識地去引導。你要讓他學書法,首先就要讓他喜歡上書法,才能學好;不要強製他去做一些事情,讓他無可奈何地接受。真正智慧的父母親應該要學會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人家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隻有全身心投入到喜歡的事物當中,他才會很投入地去做這件事情;反之就會痛苦不堪。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就需要父母好好去引導,人家說孩子最好的老師是自己的父母,因為父母最了解孩子喜歡什麼。多拿點時間陪陪你的孩子,多拿點時間跟他去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