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脫苦,樂往何尋

我們如果想要健康,就要在自己的內心種下快樂的種子。有人為了快樂之道,而一再地求師問藥,最後發現怎麼也找不到快樂。這是為什麼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神想將快樂藏起來而不被人類發現。為了這項工作,他耗盡心思。因為人類是萬物之靈長,他們太聰明了,將快樂沉到海底,會被人類發現;藏在山洞裏,乃至高高的山頂上,仍然會被人類發現。最後他想到了一個地方,是哪裏呢?他把快樂藏在了人的心裏。

看吧,快樂是每一個人都有的,然而我們還要向外尋覓。

禪宗是教外別傳,講究心印。這種傳承不落言筌,不依靠語言文字來傳道。正是因為心的感受超越了言外之意,鏡外之象,因而“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禪宗初祖達摩與二祖神光(慧可)之間有一段著名的安心公案。神光最初求道的時候,自斷一臂而求法,這種不惜形骸的行為感動了達摩,因而最終得到了他的衣缽。但是神光對於佛法的真諦,最初還是希望可以得到達摩明確的開示。神光曾經問過達摩:“一切諸佛法印,可不可以明確講出來聽一聽呢?”達摩告訴他:“這並不是可以在別人那裏求得的啊!”神光不解,又問:“但是我的心始終沒有辦法得到安寧,師父能給我一個安心的法門嗎?”達摩大師說:“把你的心拿出來,我來給你安。”神光知道心無形相可得,無定位可求,是沒有辦法拿出來的。於是達摩就說:“那麼,我已經為你安心了。”

這就是教示修禪者,要學會向內觀察。快樂不快樂的原因都在自己的心裏麵,不要想著依靠外物來求得安心。達摩大師還曾經開示道:“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當你的心平靜無瀾,一念不起的時候,就是可以入道的時刻了。

至於大家問我怎樣才能入禪修之門,我也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我今天教你了,你是不會禪修的;你回家練個五六天,還是不會入門的;禪修的法門,就是要依靠你自己的慧心去體悟,依靠你的正定去堅持。懂得禪修的人,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能修行。吃飯、睡覺、開車,都能夠進入禪修的狀態。

禪修最要緊的是什麼?首先是保持輕鬆的狀態;其次是能安於當下,身心合一。

隻有內心處於寧靜、安和的狀態中,我們所呈現出來的麵貌和氣質才是美麗高貴的。內心安寧的人,即使身著破衣爛衫,你也依舊可以感到他周身的氣場不同凡響。能夠使我們內心安寧的東西,往往是非常簡單的,比如水和空氣。古人“一簞食,一瓢飲”,就可以活得怡然自得。所以說生活越簡單,心靈就越安寧。現在有了互聯網,很多青少年就每天沉溺於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到最後甚至喪失了在現實中生存的能力。現在越來越多的美麗服飾和玩物,許多人沉浸其中,無法解脫。結果物質越來越豐富,生存空間卻越來越逼仄,生活越來越壓抑。人類本來想把這個世界打造為天堂,而最後卻使之成為煉獄。

《四十二章經》說:“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欲念強烈的人,就像拿著一把焰光烈烈的火炬逆著風在行走,那會怎麼樣呢?想必會自灼其手吧。因此我們提倡:知足常樂。很多人都認為我不追求財富,就是一個不思進取的人,難道我們衡量價值的標準就隻是財貨的多寡嗎?我們做事情,能夠服務更多的人,給更多的人帶來好處,這難道不是一種更加積極的生活態度嗎?一味地謀取暴利,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就像拿著火炬逆風而行一樣,能夠得到怎樣的果報,不是非常清楚的事情嗎?

在無盡的欲望中浮沉的人,就像時刻處在三界火宅中一樣,蠅頭微利、蝸角虛名都能夠牽動他的怒火,這實在是非常可笑的行徑啊。所以佛學的思想就教我們調整自己的欲望,看清楚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然後安然地生活。

安於當下,則無處不是淨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