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貪心
很多人把不貪心認為連一點生活需求都沒有,不是的。貪心就是說基本的生活需求已經滿足了,還要無止境地去索取,而且你沒有付出。就像吝嗇鬼葛朗台一樣,把金錢占為己有,而且不願意施舍,那叫貪心。你如果把企業做得越大,幫助你的員工越多,你獲得財富後就要再回饋到社會去。
不單單對財富的的欲望是貪心。看到好吃,要多吃兩碗,把自己撐著,實際上也是一種貪心。我們要不斷地把各種占有欲除掉,慢慢地我們的大愛之心就會打開。對人性的平等,你就會認識得更透徹。你會知道人活在世間的價值取向,人生的目的,人生存在的意義。你就不會認為活著就是為了賺錢,就是為了滿足感官的需求。活著如果隻是為了物欲而存在,人生局限就會很大,很多問題你會看不開,放不下。所以貪婪就像一條把我們捆死的繩子,無從掙紮。
我記得有一個報道,一個美國人每天算哪個超市買東西會便宜兩分,坐哪一路公交車會便宜幾毛,通過什麼方法可以淘到最便宜的貨,乃至找一個修煤氣的人,他都會打好幾個電話,找一個便宜一塊錢的工人,把這些東西都算得很精。他每天在這樣的算計裏活得其實很不快樂,幾年下來身上全是毛病,每天睡不好。最後發現,算計的最終結局就是把自己計算進去了,把自己人生的喜悅和開闊的心境全部都算進去了。
很多人說:去做一些公益事業,那個過程最開心。很多人去當誌願者,到養老院去給老人洗衣服、唱歌、拖地板,他覺得這個過程是他生命中最快樂的。因為他沒有期待,他沒有想到我要得到多少報酬。
前一段時間鬧金融風暴,波及整個世界,很多高級餐館門聽冷落,在美國有一家餐廳反而生意火紅。這家餐館不是打價格戰,它沒有要求客人吃一餐多少錢,吃飽了覺得這頓飯值多少錢就往裏麵放多少錢。如果說實在沒錢,可以到這裏打工,覺得打半天工值吃一餐飯,就打半天工。所以他的餐廳生意特別好,每個人都吃得很開心。最後餐館老板自己總結說:基本上每一個人都會給予適當的價錢。
從這個事例裏麵我們反思到什麼,就是說人性的規律是什麼?人和人交往,總想著別人口袋裏的錢如何轉到我的口袋裏,朋友就會轉身走開,因為別人不是傻子。當我們無條件地把心打開,無條件地為對方奉獻,無條件地包容和接納對方,最後你說什麼他都相信。
稻盛和夫的企業做得那麼好,特別是他的京瓷公司四十年從來沒虧損過,他是怎麼做到的?他做每一件事情,首先考慮的是不是利他,如果對別人有幫助,即使自己剛開始的時候虧一點,他也無怨無悔地做下去,當利益群體很多的時候,忠實的消費者就越來越多。這跟佛教的利他思想實際上是一致的。
原始的人性就是占有欲,無止境地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樣一種占有、索取的貪婪之心,都是小家子的局限,小格局的氣度。
為什麼講佛教的智慧是人類最頂級的智慧呢?因為它所看待問題的那種高度,是我們現在都無法想象的。很多人認為佛教遁入空門,是一種很頹廢的理念,其實不是這樣的。它裏麵含有很深刻的哲學理念,當我們隻以凡夫心去衡量,你就永遠沒辦法明白。就像你有一百萬的時候,去想象一下比爾·蓋茨怎麼生活、怎麼思考問題。你永遠無法想象他那個境界:拿一百多億去做慈善事業,把自己所有的資產捐給慈善機構,隻給自己的孩子留一點點錢。
2、不憎恨
憎恨會讓我們的心不得清淨,看到的都是一片漆黑。當我們生氣、仇恨的時候,內心就像被火煎熬一樣,你想快樂,都快樂不起來,想愛也愛不起來,永遠找不到喜悅。
如果自己像佛一樣圓滿的時候,在我的身心世界裏麵就沒有敵人。所以,當我們還有敵人的時候,說明我們還需要去提升和淨化。
佛教裏麵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禪者在山林裏麵蓋了一個小房子。有一天晚上,月亮皎潔,小偷進來偷東西。禪師在裏麵打坐,小偷溜到房間東翻翻、西翻翻,想翻出一個值錢的東西,翻來翻去都沒有,最後很失望。禪師就說,這位朋友,我身上有一件衣服還不錯,你把它拿走吧。他把自己的僧衣疊好以後放在門口。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說了一句話,希望他不是拿了一件衣服,而是把月光帶走。第二天早上把門打開的時候,發現昨天晚上拿走的那件衣服整整齊齊地疊好了放在門口,禪師微微一笑說:他把月光拿走了。
3、“癡”
所謂“癡”,就是“我執”和“我見”。我們對自己,對物質世間,對一切問題的看法不正確的時候,就會給我們增添很多煩惱。如果學佛,讓你感覺到很多約束,很多不開心,它就不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應該讓你開心,讓你快樂,讓你從容和灑脫。禪修也一樣,禪修可以給你帶來快樂,如果禪修給你帶來痛苦,它就不是禪修。
禪修可以讓你打開智慧之門,這種智慧能引領你的生活,使你從局限的人生裏麵解脫出來,得到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