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七章 正精進(正方便)上(1 / 3)

第七章 正精進(正方便)

有句話叫“方便出下流”,但這不是我們這裏要講的方便,佛家所講的方便是隨緣。精進是樂於善法,努力達成善願過程中的一種積極樂觀的心量,也就是全身心投入的精神。

有很多人把精進努力和執著混在一起,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執著是負麵的詞、貶義詞,精進是褒義詞。執著就像天上的星星摘不下來,但你卻一定要想盡辦法去摘,而永遠摘不到就永遠不快樂,永遠不快樂你就永遠被束縛。

精進是在正見、正念、正思維的基礎上,展開積極奮鬥的人生。就像我們現在經營香海禪寺,目前寺院的收入跟建設的支出不相吻合,但是我們經過正念深思熟慮,我想我們的計劃、我們的設想、我們所推出的一係列利益社會的事業,應該可以改變初期不太如意的狀態。所以我就很大膽地去設計、規劃出來,按照合理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努力走下去。

我從來就沒有其它的想法,我隻是把平台建設起來,以吸引更多的人走入這個平台來發展;當越來越多的人得到利益的時候,這個平台就會得到越多的關心和支持,這樣未來就能達成願望。相反,如果這個平台對大家沒有任何意義,就不會有人來關心它、支持它,那就很難做起來。

做任何事情,道理都跟我們搞建設差不多。如果你的產品能得到很多人的喜歡,也為這個社會做了很多貢獻,那就能被大家接受,就能銷售得很好。如果我們整天想從客戶那裏賺到更多的錢,總是考慮自身利益,從不考慮消費者的得失,往往就很難做好。

實際上這跟佛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思想是一致的。隻有利益越多的人,事業才能做大。就像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當時他的產品銷售很好,馬上想要蓋珠海第一高樓,而實際上很多條件都不成熟,所以蓋到三十幾層,市場萎縮、財政虧空、管理經營不完善等所有的問題都出來了。

在這個世間要想辦成任何一件事情,必須要有充分的因緣聚合而促成;所有使它成就的因緣缺一不可,否則事情就難以做成。所以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慮條件具備與否?如果不具備,你還強把它推上去,那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花了十分力得不到一分的收效。

就像我們寺院計劃要建一個大型禪修中心,因為社會有這種需求,那我們必須首先從小規模的禪修中心做起。一步步地做,不斷積累經驗,漸漸培養更多的義工,等到這些因緣成熟了以後,蓋起大的禪修中心來,就能水到渠成、穩固發展了。如果我們現在連小規模的禪修都做不下來,將來即使有資金,一步到位把它蓋起來了,而欠缺其它條件也是不行的。

我也一直在想,等我們未來的禪修中心蓋好了,還是跟現在一樣全部免費開放,無條件地付出。我們永遠不要求回報。每一個人來到這裏修行、閉關、靜心,我們都會無條件地開放。如果我們都能把香海禪寺當作自己心靈的家園,這個家園就會按照我們的念力慢慢地去實現,這就要我們大家都去付出。

終南無捷徑,巔峰自攀登

我們每天都要觀想,假如明天是我生命的最後一天,該如何去麵對?假如明天最親的人,比如先生、孩子、父母、朋友都離開了,我如何孤零零地活下去?把自己內在的貪執全部都觀想一遍,看看有什麼是自己不能麵對的,即使哪一天真的碰到這些問題了,我也知道該如何解決,如何灑脫地麵對。

智慧的人生要學會減法,用舍棄的方法去麵對我們的生活。人生放不下的東西很多,諸如麵子放不下、美貌放不下、金錢放不下、親情放不下,如果統統擔負著就像蝜蝂②一樣。

有一個喜歡收藏玉器的老人家,他說到七十歲的時候,就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品全部拍賣以後捐給慈善機構。他說年紀大了就要學會舍法,不然到死的時候眼睛閉不上,對自己的玉器放不下,會死不瞑目。稻盛和夫說,當人到了六十歲就要學會去反思自己的生命,為以後離開這個世界做準備。

詩人伯萊克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許多人認為隻是文人無謂的誇張罷了,又哪裏能夠領悟詩人微妙的心靈呢?我們的生命可以延續,下一期生命的質量就要靠今天種下的因。

我們要修什麼?修的是觀念、思想,思想轉變了,自然行為就不會出錯。菩薩的每個念頭都是清淨的。《論語》裏說“思無邪”,“思”原來隻做語音助詞講,但孔子在講《詩經》的時候,把它引申為“思想沒有邪念”的意思,教人要中正平和。

經常被外物所左右的人,他的生活、事業就容易出現問題。學會在思考和看待問題時,要把握正和邪,然後才能通達、順暢、持續長久。如何養心,如何分別正邪呢?每天要看一些好書,不斷地把各種信息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不好的排除掉,然後運用到人生當中。

事物有其存在的道理,它自身沒有好壞,好壞在於你自己怎樣去對待它們,怎樣去努力。家庭幸福的前提是要具備幸福的條件,違背幸福存在的規律,幸福就不會出現。佛教講“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沒有了解到這一層,隻想找捷徑,即使得到也不長久。吃西瓜,種南瓜,種的因與期待的果就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