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七章 正精進(正方便)上(2 / 3)

下雨過後用手攪小水池,水就會變得混濁,沉澱一段時間就會透澈。受到擾亂的心就像那渾濁的水。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沉澱下來?答案是“定”。內心平靜,思考則會透徹。很多人由於生活的壓力,身心如同不斷被烈火煎熬的水,一直滾燙。記住,火旺則水很快會燒幹。慢點燒,時間就會長一些,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降火和加一些涼水的方法,把溫度降下來。所以我們平時要經常暗示自己,我很疲勞,我要放鬆一下,不要因為壓力而一味的強撐。

一個人做不了那麼多事,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麵對是不可能的。那麼如何讓別人分擔呢?那就必須要滿足他的需求,就要把自己的金錢和價值精神施舍出去,他們就會幫你承擔,你就可以免除勞役,而人往往就是被這些東西累垮的。

生活中加一些涼水,就好比修定,當我們內心煩躁的時候就坐坐禪,這樣身心就平衡了,才有力量往前走。一個好的管理者不應該是最忙的人,如果忙亂,說明他沒有找到方法,沒有找到正確的管理模式。

勤學好問,夜光如晝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中國的一句古話,也是與人相處的黃金法則。要信任別人,凡事包容,凡事尊重,有大格局、大心量。不能怪別人,要怪的永遠是自己,不斷修正自己的缺陷。

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晏子不僅以“和諧”的政治理念犯顏直諫,批評齊景公,幫他改掉種種不利於國家的言行,而且要求別人也得這樣對待自己。他有個老朋友叫高繚,晏子很信任他,請他當自己的大管家。高繚工作踏實認真,勤勤懇懇,可三年之後,卻被晏子炒了魷魚。晏子左右的人認為高繚沒什麼過錯,罷免他是不是做得太過分了。晏子解釋說:“我是毛病很多的人,得有大家隨時批評指正才幹得好。可是高繚在我身邊待了三年,卻從來不批評我,不幫我彌補過失,這樣的人我沒法用,隻得辭退了他。”後來齊景公要讓高繚到朝廷來做官,晏子不同意,說:“高繚做事,隻是為了那頂官帽和那份工錢,連對我都不敢批評,一味唯唯諾諾,怎麼可能指出您的過失,又怎麼能用他治理好國家呢?”

可見,我們所追求的和諧、包容,應當是“和而不同”的,這才是“君子之和”。身邊有很多不同見解和認識的人,他就是一麵鏡子,不斷照映出我們自身的問題。指出問題,我們才能改正,人就是要不斷地學習再學習,才能進步。

我收到過一封郵件,關於哈佛大學的精英淩晨四點的時候都在幹什麼。那個人拍到好多照片,發現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圍在圖書館裏麵讀書、寫計劃、寫報告。想想我們淩晨四點在幹什麼?佛教的僧侶也是每天四點起床開始一天的修行看來,不管是你想修行“成就”,還是做事業想要“成功”,這原理都是相通的。

今天在座的都是企業家和精英,你們的學習能力肯定很強,這種能力可讓你們從各個方麵去學到東西。我經常跟佛教界的朋友講,如果我們佛教徒,現在開始不學習了,那佛教不到一百年就會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我經常講佛教徒不僅要研習佛法,也要學社會的知識,以及其它宗教的優秀理念。除了學習,還要有自己的思考、認識和獨特的見解。

交大讓我去讀EMBA,我說好啊,我去就是為了學習。有個人問我們寺院裏為什麼要買《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本書。我說香海寺是社會的樞紐之一,很多家庭主婦、企業家來找我們答疑解惑,如果我們不了解他們的生活,不了解該如何教育孩子,不了解該如何經營企業,我們如何能給他們做心靈導師呢?所以,既然要弘法,我們的學習能力要比任何人都強,這樣才能幫助別人,才能不愧做一個“師父”。

我跟寺裏的每一個同修講,你們每天都要看書,要思考,這樣才能進步,每天才能得到成長。

修行是知行合一

修行是更高層麵的學習,就是如何把理解到的智慧落實到行動當中,否則的話懂得再多也沒有用。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人懂得越多,對自身的成長可能反而是一種障礙。光是知道是沒有力量的,做到才有力量。也就是說知識本身並不能產生力量,隻有把知識賦予行動,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這就是“知行合一”的思想。

佛教的修行,修什麼呢?就是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言語、心念等等,把不好的一麵修正過來。

當你不斷往一個方向去要求自己時,久而久之,你就會成就這樣一種狀態。所以你想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就要不斷往那個方向去修正,這就是修行。

有人問我說佛學跟西方哲學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我說佛教裏麵所講的所有思想,無論是關於宇宙的,還是人生的,都可以用來改造自己的生命,佛法就是改造命運的方法。其實中國所有的哲學思想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