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有很多種。有一些外道修的禪定,自認為可以達到涅槃(不生不死)的境界。但在佛教看來還不究竟,因為他內心裏麵還有執著,屬於世間低級的禪定,最終還是會墮落。所以佛教講,要想修行得到究竟的解脫,必須斷除我執,包括最微細的我執習氣。一個人隻有真正能做到大公無私,內心沒有任何自私自利,才能變得崇高。如果隻是想著私利的話,他的路會很難走。

通過禪定可以讓內心安靜下來,清晰地觀察內心的活動狀態,精確地了解每一件事情。當你內心很平靜的時候,你和每一個人談話,對他的眼神表情都能敏銳地捕捉到,能清晰解讀他內心的每一個波動。

在靜定的狀態裏麵,你就能了解到很多別人不容易了解的地方。如果把禪修變成生活習慣,像每天吃飯、睡覺一樣堅持下來,我們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和突破。

今天所講的八正道,就是要不斷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更替,把不好的心態、言語、行為摒除;所思、所想、所行都光明正大,那我們未來的人生將又快樂、又幸福!

圓融自然的養生之道

以前,我讓身邊的人都去讀一本書,裏麵介紹了釋迦牟尼佛當時怎麼修行,怎麼弘法。印度種姓製度盛行,人民被分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等,等級嚴格,互不往來,拒絕聯姻。而佛陀則冒當時之大不諱,收了許多各階層的弟子,不分貴賤。他收摩登伽女、擔糞提尼等當時被視為賤族的信眾為弟子,並宣說平等之義:“我法如清水,能清洗一切汙穢。我法如熾烈大火,無論大小好惡,皆能燒毀。我法如大海,能包容萬有。”

他提出來的理念跟當時印度的整個社會風氣是背離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一直推行他的教法,到現在兩千多年了,仍不被社會所淘汰呢?首先就是因為佛陀證得圓滿以後,並不自得為樂,而是麵向四眾廣宣教義,轉大法輪。

一般人總是覺得修行就是一群道士躲在深山裏,一群和尚躲在寺廟裏,每天伴著青燈古佛在那裏敲木魚。實際上,隻要你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圓滿、自在,那麼時刻都需要修行。

我有一次在聽嘉興市中醫院的營養主任醫師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他有一個老師,身體非常虛弱,大家都斷定他最多再活五年就不行了。但直到他前兩年到北京去看望老師的時候,不僅還活著,而且竟然紅光滿麵、神采奕奕了。他感到十分困惑,直到那天晚上跟老師一起吃飯的時候,才明白過來。他的老師吃得很少,就要了一小碗麵條,這一小碗麵條他整整吃了兩個小時,其它東西都沒有吃。麵條在嘴裏嚼的時候,他仔細地用自己的味蕾一點一點感受它、接受它,所以他不需要吃很多東西營養就足夠了。我這樣講大家別以為師父小氣,想讓你們在這裏少吃一點飯。你們如果想吃還是可以吃,但是希望把食物嚼很多次,多嚼你吸收的營養就會更足,這實際上就是把你對飲食快速吸收的節奏放慢,你看,快速吃飯的人都是長得比較胖的,慢吞吞地吃的人一般都不怎麼胖。

生活當中真的就是如此,我們靠什麼樣的一種思想去理解生活,生活就會回饋給你什麼。所以我經常思考,人生中種種的十字路口,種種的選擇,包括我們的家庭、事業、人生,這裏最關鍵的就是思維:思維模式、思維格局、思維角度,這些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

思維的多向延展會打開我們解讀事物的寬度。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當你僅從一個方麵思考問題的時候,你就會被這個角度所困擾,思維就會受到局限。

當我們想把一個東西推銷給別人,別人卻不接受,這個問題往往出在自己身上。如果你總是試圖把梳子推銷給和尚,把熱水器推銷到赤道的國家去,你怎麼能夠成功呢?市場和客戶都有特定的需求,而銷售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這就好比照相,為什麼有的拍出來很漂亮,有的人拍誰都很一般呢?你如果能夠把對方最美的一麵解讀出來,那每張照片都是藝術,反之,你拍攝的東西幾乎毫無價值。

我們如果被自己現行的推銷方式所困擾,最大的問題恐怕就在於你的思維。我推薦《企業家的思維盛宴》這本書,書中用舉例、類比的方式呈現了很多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幾乎都在實踐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證。如果你陷入到了某一種困境,最關鍵一點就是要改變你的思維模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