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簡公真是了不起!”蔣清揚從心底發出讚歎。
幾位名臣、誌士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蔣天祥,在學館大殿裏,他向父親說:“長大以後,我也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要為國家幹出一番事業來,如果我死後不能同他們那樣受人祭祀,那就不是大丈夫!”
“說得好!”父親熱情地稱讚他,“人總是要死的,能為國家出力,能保持大節,就死得有價值,人們就會尊重他,永遠懷念他。”
回家的路上,父子倆就人生價值的問題討論個不停。
“你怎樣才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呢?”父親試探地問。
“好好讀書,長學問;練武藝,強身體。等我長大了,天下太平,我便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如果遇上戰亂,我就要領兵殺敵,保家衛國,絕不失大節。”
父親對他幹脆利落的回答相當的滿意,並且語重心長地鼓勵清揚長大後精忠報效國家。
從學館回來以後,蔣清揚好像更懂事了,鄉賢的畫像總浮現在他眼前,他立誌要向那些誌士學習,一生有所作為。
也許就是從8歲瞻仰鄉賢像後,他才真正開始發奮圖強的。
蔣清揚組織起義兵後,立刻上書朝廷,積極要求奔赴前線阻擊燕國軍隊,力圖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但他這一正義要求卻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權臣林詩雲的阻撓,甚至還有人誣告蔣清揚的勤王軍在樂安、宜黃一帶搶劫。
蔣清揚憤而上書抗辯,社會輿論普遍支持他,連太學生也上書抨擊投降派。
在各方麵的壓力下,朝廷終於頒旨召蔣清揚領兵入京。
八月,部隊開向臨安,一路秋毫無犯,蔣清揚聲望大增。
八月底,蔣清揚所率領義軍,其中一部二萬名義軍終於進入杭州臨安府。
回想就在五年前,在當權者麵前高唱收複失地正論的蔣清揚,由於受到吳仁杏憎恨排擠而被逐出了京城臨安。
當時蔣清揚是滿懷失意地離去,從此仕途坎坷,幾番起伏甚至心灰意冷。
現在蔣清揚的義軍卻大受歡迎,臨安府的民眾全都高聲地歡呼。
呂蔣福、夏貴、黃萬石等將領們,也都接到了朝廷要求他們派兵前往臨安勤王旨令,但是他們卻都冷漠地無視旨令之存在,根本不管朝廷的安危和國家的危局。
臨安城裏的平民百姓和達官貴人們,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感覺恐懼不已。
就在此時,義氣風發的義軍正好大踏步地入城而來。他們帶來的不但是希望,還帶來了必勝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