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冬的身高在班級男生裏麵,隻能算是中等。
而語嫣的身高在班級女生裏,也算比較高的。
也許是小學生的學習過於輕鬆,也許那時對男生女生之間一些相對敏感話題的懵懂無知。
在小學,男生和女生的互動,要比之後的中學、大學多得多。
李曉東其實並不是很喜歡和女生玩,像踢毽子這樣的遊戲,引起不了他的興趣。
“丟沙包”是李曉東的最愛,考驗速度和靈敏性,讓遊戲中的李曉冬總有一種在戰場躲避槍林彈雨的戰鬥英雄體驗。
對於跳皮筋兒這件事兒,李曉冬倒是不排斥。
但是,他從來不會哼著兒歌,隨著歌曲的點子,像女生那樣跳花活。
李曉冬跳皮筋兒喜歡跳那種,可以憑借自己的彈跳力,去挑戰高度的跳法。
雖然如此,但李曉冬對“和女生玩遊戲”這件事不排斥,當然,前提是遊戲的內容一定要讓自己喜歡。
很多年後,長大一些的李曉冬聽過一句“少女情懷總是詩”。
雖然李曉冬至今心裏不清楚,少女心中的詩,是怎樣的一種韻味。
但他對於這句話為什麼將“情懷”劃歸給“少女”而不是“少男”很是認同。
一年級,身為副班長的李曉冬在一次放學打掃班級衛生的時候,收到了由班長語嫣送給他的一封信。
語嫣送信時是含羞帶臊,還是大大方方,李曉冬記不清了。
李曉冬隻記得自己當時傻乎乎地說了一句,“有什麼事直接說唄。”
雖然當時的李曉冬並沒有開竅,但是仍舊沒有將那封信在父母的麵前打開。
當天晚上,等到確認父母都已睡下,李曉冬輕手輕腳地打開房間的台燈,展開了那封用彩色信紙和水彩筆寫的信。
信中字數不多,漢字和拚音相間,言語中的意思也很簡單——
“語嫣喜歡李曉冬”。
在信紙上餘下的大半區域裏,語嫣還畫了一幅簡筆畫。
一箭穿心。
看著那兩顆桃心,被一支箭穿過,李曉冬的心跳得很厲害。
當第二天李曉冬來到學校,看見不遠處的語嫣時,那時還在沉迷於收集“水滸英雄卡”的李曉冬突然發現:
語嫣似乎比那張粉紅色背景下的美人“一丈青扈三娘”還要漂亮。
“看我給你寫的信了嗎?”在等待排隊進教學樓的時候語嫣問走過來的李曉冬。
李曉冬故作深沉地沒有說話,笑著點點頭。
“你怎麼想的?”語嫣的臉有些羞紅。
此時語嫣身邊還有一些其他的女生,有些是同班的,有些事不同班的。
李曉冬既沒有膽量直接表白,也感覺在這麼多人麵前說一些本應該在信紙裏寫下的話不太合適。
便笑著說了句,“我也一樣。”
小學一年級,每天需要上六節課,上午四節課,下午兩節課。
那時上的什麼課,老師講了些什麼,李曉冬早就已經記不清楚了。在課間十分鍾的活動時間,兩個人也沒有過多的交流。
他還像往常一樣,在下課的時候便和同學出去玩沙包。
隻不過,李曉冬清楚地記得,那天在課上,座位相隔不是很遠少男少女總是會默默地望向彼此。
有時,自己一側頭便會看見語嫣望來的目光,然後相視一笑。
而有些時候自己望著認真看黑板的語嫣時,她也會突然轉過頭看向自己,然後他便會露出準備了好久的笑容。
還有些時候,兩人心有靈犀地同時轉頭,然後對上彼此的眼神。
目光一觸即撤,卻又忍不住再次望向對方。
自始至終,沒有傳紙條,沒有無聲的口語,但那種目光接觸後的美好甜蜜,李曉冬很難忘掉。
少女情懷總是詩。
那時的李曉冬還做不出詩,但他可以肯定,自己那時的情懷也是詩。
那時,自己心中的美妙,不會輸給任何一首浪漫的愛情詩。
也是從那時起,李曉冬發現,“看對眼”這三個字,是多麼的貼切,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