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縣第二小學雖然是個縣城小學,卻是承恩市的重點小學。
至於重點小學的評判標準,根據的是學校學生“德、智、體、美、勞”這些方麵的綜合發展成績。
對於“德、智、體、美、勞”到底說的是什麼,李曉冬一直不能完全搞清楚。
隻記得小學六年總共十二個學期,每個學期都會在教室後麵的板報上掛上一張白紙手繪的巨大表格。
豎排是班內每個同學的名字,橫排是“德、智、體、美、勞”。
這張板報的作用就是評定每個同學,每個月在這五個方麵的表現。
“德”可以理解為品德、品質。
“智”是智慧,具體表現為學習成績。
小學的李曉冬深以為然,也和其他的同學一起在私下將考試成績差的學生叫作“智障”。
但長大一些的李曉冬,在回想起那個初中畢業就不再讀書的同學時發現,這樣以成績分數高低來評定“智”的分數的方法,隻能用另個字來評價“智障”。
“體”可以解釋為熱愛體育運動,健康向上。
“勞”的分數則用來評定是否熱愛勞動。
但是對於“美”的解釋,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和二年級到五年級的班主任解釋、說法則完全不同。
李曉冬小學一共有兩個班主任。
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位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女老師。
李曉冬已經記不起她的名字了,隻記得她姓趙,長頭發、很漂亮、很親切,也很樂意在課間和同學們做遊戲。
也許是隻教了李曉冬短短的一年,也許是那時的記憶還不夠清晰。
在李曉冬的記憶裏,趙老師似乎從來沒有發過脾氣,永遠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
趙老師解釋,“德、智、體、美、勞”中的“美”代表著個人形象。
比如說,要勤洗澡,勤洗頭,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服裝整潔,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李曉冬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趙老師曾動手幫女同學梳好看的辮子。
有一次是幫著身為班長的語嫣梳一條麻花辮子。
半長的頭發編成麻花,刻意在前額留下幾綹碎發,辮子係得也略為蓬鬆……
總之,很好看,好看到雖然語嫣之後再沒有梳過那個發型,李曉冬卻一直能清晰地記得,直到現在。
趙老師也常常在周一升旗的時候,提醒頭發長了的男生需要理發了,掏出指甲刀幫著指甲長的同學剪指甲。
二十一世紀初期的承恩縣城,在家洗澡還不是很方便,大多數人都需要去澡堂裏洗,很少有人能在家裏進行淋浴。
因此,趙老師建議不論男女同學,一周應該洗一次澡。
如果因為一些原因實在沒有辦法洗澡,一周也至少要洗一次頭,以保證個人的衛生和形象的良好。
趙老師對“美”的理解和要求,李曉冬記了很多年。
趙老師給出的有關洗澡和洗頭的建議,指引著李曉冬在成年之後不論在多忙的情況下,每周也至少會洗一次澡。
趙老師隻帶了李曉冬的班級一年,一年之後,據說因為要生小孩,便沒有繼續當班主任。
而是調到了第二小學的附屬幼兒園臨時做起了一名幼兒老師。
趙老師離開之後,李曉冬所在班級的第二任班主任姓姚,四十五六歲。
姚老師是個典型的女強人。
因為家庭原因,她不得不在子女遠離家鄉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多年。
這非但沒有影響她的教學任務,反而她一直在學校擔任著小學的班主任。
而且,幾乎每年都能獲得縣教育局頒發的,寫有“優秀班主任”的證書。
姚老師所帶的班級,也一直是第二小學,乃至整個縣區公認的優秀班集體。
在那個班幹部的決定權完全在班主任手中的時候,姚老師在開學一個月後,將李曉冬和語嫣的職務進行了調換。
也是從那時起,李曉冬開始了他連續五年的班長生涯。
姚老師對“德、智、體、美、勞”的講述和趙老師不太一樣。
其他幾項姚老師和趙老師講的差不多。
但對於“美”的解釋,姚老師則把它解釋為“心靈美”,也就是美好的心靈,美好的品質。
對於這一點,我不反對,也認為這樣理解沒什麼錯誤,但是總是感覺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德”與“美”這兩個評定項目有些重複。
事實也正是如此,自從姚老師在二年級成為李曉冬的班主任後,李曉冬班級後邊的評定欄上,每個同學“德”與“美”的評定分數都差不多。
其實對於趙老師和姚老師的這兩種解釋李曉冬都不太認可。
畢竟,“美”的定義太過複雜,把它寫在版報上進行評分的行為,不隻是愚蠢,簡直就是愚蠢。
確切地說,“美”在根本上就與“德、智、體、勞”不同。
坐在李曉冬前座,內心善良、道德無暇的牛園園在姚老師關於“美”的評分中一直有九十以上的分數。
但看著她油油的頭發和範黑的衣領,李曉冬不想承認她和美有什麼關係。
總是打扮得漂漂亮亮,卻在私下裏常常口吐髒話的尹菲菲被趙老師在“美”之一項上給了一年高分的事實,也讓李曉冬感到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