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道祖傳道,便有傳下一百零八脈,號稱百脈。
一脈演百法,時世萬法齊鳴,相映爭輝。
萬鬆門教義裏頭所求萬鬆盛景,便是意指恢複古時萬法爭輝的盛況,所以能有憫鬆師祖轉修神道法門,元鬆一脈專攻中丹田修行的境況……
此外,道自北穹州始傳於三州,也是暗合了最早古獸一百零八脈的數量。
三十六脈外渡,七十二脈內留。
時至今日,北穹州內陸修真界的宗門數量就一直保持在七十二家左右,或大或皆是沿襲晾傳時期留下來的道統。
許應最早見識過的五蛟上人冊封大寧國師的典禮,便是五宗真人從北穹州那邊學來的規矩。
國師一職,算是修士力量遠超於凡俗的一種具象表現。
因為北穹州國家的數量遠多於宗門,便會出現一宗禦多國的情況,以致於宗內會在各國設立國師職位用作統禦。
良善修士執掌國師位置的時候,可能會祈風求雨、攘境除妖、護佑太平,這種行為宗門不會褒獎;陰翳修士執掌國師位置的時候,也可能會動輒生殺予取、屍骸盈野,以至境內百姓哀聲哉道,這種行為宗門也不會懲處。
此般種種,在北穹州都是常態。
凡人輕賤,修士超然,這種情況在北穹州尤為嚴重。
相應伴隨而來的結果,就是國與國之間吞並、結盟稀疏平常,宗門興盛、衰敗、湮滅,亦然也是隨處可見。
海大富如今捧著這卷道書上,便有記載了許多北穹州的軼事。
相傳有一晉國修士出國遊曆十載,歸來時自家宗門蹤跡全無,門下所轄晉國更是無人聽。昔日宗門舊址,一側韓、魏,一側趙、範,另一側則是中山國。
不論哪家都是他以往聞所未聞的國家,而這裏頭包含的家國演變、宗門破敗隻是發生在區區十年之間,更有無數凡俗百姓死於這場變化之鄭
這種事記在道書上,海大富捧著道書,也權且當個笑話看看,一邊瀏覽過去,一邊還提起酒葫蘆嘬了一口。
相對應的就是許應手中的海圖,隻是標注到了方海邊緣,並未有具體標注北穹州的國家分布。
海圖邊緣北穹州內陸輪廓依稀可見,密密麻麻的國境線分布其上,但都沒有標注國名,隻因為上頭的國家演變相對於修士一生的修行來講,實在太快太快,快到根本沒有記錄標注的價值。
不知不覺在許應凝神思考北穹州行程的時候,靈雀也是逐漸飛離了迷霧海的範圍。
在它有意識地躲避著那些盜紡情況下,一路上也算平坦。
又因為是退霧期的緣故,剛飛過一座不知名島的時候,許應、海大富都有感受到久違的靈機氣息。
丹田內的真元倏然湧動!
靈雀又飛了半晌,
一身的真元伴著海麵上的縷縷暖風,一同撲麵而來。
那種感覺像極了破境時候的爽快,許應、海大富二人皆是眉開目綻,就連座下靈雀都是咿呀咿呀叫喚個不停,替著許應一道兒高興。
再飛片刻,就能抵達方外海海域。
到了方外海,便算到了北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