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米豆腐(上)(2 / 2)

“泡好後,就需要磨了,需要磨細,即漿糊。磨好後,就需要放在鍋裏攪了,這個過程是需要有火的,開始的火要猛一點,到後來,漿糊開始幹的時候,火候就要小一些了。熟透了之後,就開始和了,可以合成橢圓體,也可以合成像湯圓一樣,但要比湯圓大。和好之後,就開始蒸了。先往鍋裏倒進幾大瓢水(防止蒸的過程中,鍋裏的水幹了,把鍋燒壞),鍋裏要墊上一塊蒸笆,在上麵鋪上一塊濕布(或者用清油抹勻),最後就是把和好的米豆腐放在上麵,擺放時,要注意間距。然後就是猛火蒸了,上汽之後,再蒸半個小時,基本上就好了,可以用筷子戳一下,看看是否熟透。”

“蒸好後可以統一放置一處,待需要時再取來加工。其主要食法有兩種:一是炒,切成三毫米左右的薄片,可以隻炒米豆腐,也可加入肉片一起炒,可以是鹽味,也可以是甜味;二是做蒸菜的時候用來墊碗,這種做法主要是辦酒席的時候用,主要做法是先切成菱形,放入作料,上麵可以是當地的坨子肉,也可以是酥肉等。各種作法均很好吃。”

“還有沅陵米豆腐,米豆腐是沅陵的傳統特產,堪稱家常美食,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既可作為家常菜肴,又可以上市出售。其製作加工技術主要有選料、浸泡、磨漿煮漿等工序。”

“米豆腐以大米和石灰為原料。糯米、粳米因粘性大,不宜製作米豆腐。石灰則選擇生石灰或新鮮熟石灰為宜。”

“選好料以後,先將米淘洗幹淨,然後裝入容器內和一定比例的石灰浸泡。一般浸泡三到四個小時,當米粒呈淺黃色,用口嚐半粒略具苦澀味時取出,用清水衝洗潔淨,瀝幹待磨。”

“還有龍山米豆腐,以粘米浸泡後打漿,煮時加適量的精石灰,撈出冷卻即成凝膠狀米豆腐。食前以竹片刀或線打成拇指指頭大的小顆,拌以蔥花、蒜末、酸辣子、酸菜粒、醬油,蔥薑末、糟辣子和醬醋,酸辣軟滑,是四季皆宜的大眾小吃。因電影《芙蓉鎮》女主角胡玉音曾靠此經營為生而聲名大噪。”

“做豆腐的原料一般為大米、大豆、石灰。大米和大豆都用石磨磨細,將磨好的米漿或豆漿倒入鐵鍋,開始用大火,煮到半熟時用小火,邊煮邊攪,煮熟為止。當煮熟的米漿變成糊狀,趁熱裝入預先準備好的盛器內。等冷卻後,色澤金黃,柔嫩滑口的米豆腐也就做成了。為什麼是黃色,這是石灰搗的鬼,它一作凝固,二為調色。”

“在龍山縣,你都會碰見它,而且各地都說自己的好吃,在裏耶,在洗車河,沙坪,各有各的特色。凡是水好的地方,做出的米豆腐也特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