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的一段時間,由於資料重複性太高,大多數資料竟都是老生常談,千篇一律,提出的觀點毫無新意,他也是漸漸的失去了繼續再查下去的興趣。
不過,關於“地獄之門”,他卻是查到了一些新的資料,頗為有趣。
那是在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大沙漠中部,有一個被稱為“地獄之門”的人造大坑。
這個直徑約為70米的大坑,是1971年的時候,蘇聯地質學家在這裏開鑿然氣時,地下鑽機倒塌形成了這個大坑。
從前土庫曼斯坦還屬於蘇聯的時候,地質學家就斷言這個叫做達瓦劄的沙漠村附近一定會有大氣田。
於是在1971年一支物探隊來到這裏,第一次試鑽就在很淺的地層下發現了然氣,隊員們喜出望外,連忙安營紮寨準備大幹一場,沒想到帳篷剛紮起來……稀裏嘩啦,地麵就陷下去了,形成了一個直徑69米,深30多米的坑。
這個大坑形成之後,就一直嗞嗞的冒著然氣,要知道然氣這玩意濃度到了一定程度,遇明火就會爆炸,而且然氣裏經常伴生硫化氫之類的有毒氣體。
所以,為了避免坑中可能會釋放有毒氣體造成危害,地質學家們便點燃了坑內的氣體,可當時沒人能預料到的是,坑內的大火一直燃燒了40多年而沒有熄滅。
研究人員不經意的點燃之後,熊熊大火已經燃燒了幾十年仍未熄滅,該洞穴真的有如地獄一般。
相關專家表示,感覺這洞裏的氣體似乎是無窮無盡,完全燒不完的。
今,甚至在幾百公裏之外,人們都能看到大坑熊熊燃燒的火光,而熊熊大火,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熄滅。
近距離觀察這裏,就會感覺十分恐怖,真如同傳中的地獄一般,因為它很像傳中地獄入口,人們就稱它為“地獄之門”。
不過,現如今,這個“地獄之門”聞名於世,卻更多的是因為它已成為了一道為遊人提供觀光去處的著名景點。
此刻,張曉東繞過鑽機試驗場,攜帶者出門時準備的相關資料,沿著寬闊的廠區道路直行,不一會,來到了他此次前來的目的地——齒輪加工分廠。
齒輪加工分廠的主要業務,便是負責石油鑽井絞車的主要零部件的生產,以及絞車的總體裝配和出廠試驗。
而幾個月前,張曉東在之前參與的項目裏,負責了一個石油鑽井絞車的子項目,今來這裏也正是為了鑽井絞車的事情。
石油鑽井絞車是石油鑽機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是鑽井設備中最重要的設備。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鑽井絞車是石油鑽機的提升係統的核心部件,它負責將鑽井用的鑽杆鑽具從井底下提出來或者放下去,它的工作性能是否安全、可靠,將直接決定整台鑽機是否能安全、正常的使用。
國內的油田現場,就發生過,因為鑽井絞車故障,從而引發重物掉落砸傷設備或工作人員的事故。
所以,絞車的安全性、可靠性是任何一個製造單位和使用單位都極為關注的地方。
而鑽井絞車通常是一種集電、氣、液控製為一體的機械傳動設備,它的作用主要由以下幾點:
一是起下鑽具、下套管和上卸扣等作業。
二是石油鑽機鑽進過程中控製鑽壓,處理事故。
三是提取岩芯以及試油等作業。
四是絕大多數絞車承擔著起放鑽機井架和底座的作用。
五是為轉盤傳遞動力。
鑽井絞車作為石油鑽機的核心部件,它的工作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石油鑽機的鑽井效率和鑽井成本。
張曉東負責的這個石油鑽井絞車的子項目,關鍵就是一台全新的鑽井絞車的研發。
然而,這個子項目裏的鑽井絞車與常規鑽井絞車相比較,無論在結構形式上還是傳遞功率上都有著很大的區別。
最主要的區別便是此新型石油鑽井絞車采用的並非是常規減速箱,而是應用了在石油鑽井絞車領域極為罕見的行星齒輪減速箱。
行星減速箱的突出特點是體積很,重量很輕,它的體積隻是傳統絞車減速箱的13的體積,應用在鑽井絞車上的話,既能有效減鑽井絞車的體積,還能減鑽井絞車的重量,優勢明顯。
另外行星減速箱傳遞功率很大,能夠達到常規減速箱傳遞功率的幾倍!
因此,在目前石油鑽探行業不斷追求鑽井設備輕量化、型化的趨勢下,張曉東大膽的把行星減速箱應用到了設計中,也是大勢所趨。
這台新型絞車在設計圖紙完成以後,嚴格的執行了研發部的新產品研發流程。
首先經過初複核審圖,然後提交給了相關專家進行審核,最後經過驗收會的驗收,算是較為順利的完成了項目驗收。
項目驗收之後,就進入了樣機試製階段。
在這台絞車試製的前期,項目進展是相當順利的,齒輪加工分廠甚至是比計劃時間提前一周完成了所有的零部件的加工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