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往紀錄偏西世子(1 / 2)

偏西十二域轄屬成君帝國,是個年輕的諸侯封地。

荒武紀九四八年,成君西部邊境有民眾上報漢城宮,外族賊寇侵擾偏西子民,燒殺搶掠,無所不用其極,偏西之地隱隱有暴亂的苗頭。

當時諸國混戰不休,成君皇帝無力討伐賊寇,又懼怕邊境生亂導致成君在征戰中失勢,從而被擠出九大帝國的行列。

因此派遣當時不得勢的夏潛為征西將軍,領一千人馬平定偏西之亂。

夏氏數代將門,在成君都城漢城本也是豪門望族,然戰亂之秋,夏氏領兵的戰役多有戰敗,皇帝氣極,褫奪了夏氏的公爵之位,降為次等侯爵。

子弟大都被皇帝填塞進其餘軍中,充當衝鋒陷陣的炮灰。

夏潛是夏氏爵位的唯一直係繼承人,其父兄多戰死於與赤縣帝國和禹跡帝國的交鋒中。

一年之後,荒武紀九四九年,夏潛上書漢城宮,邊境之亂已肅清。

可當時諸國戰況膠著,皇帝無暇顧及其他。

便在受外族侵擾的邊境邊角割下十二塊土地,組成新的一域,擢升夏潛為王爵,領偏西十二域。

爵位雖然比當年還高,卻是個毫無權勢的空頭王爵。偏西十二域雖為十二域,實則不過彈丸之地,隻是從邊境最貧瘠的疆域上割下來的最貧瘠的邊角。

夏潛本想重回諸國戰場,領兵為夏氏贏回榮耀,卻就這樣被皇帝以一個虛大的王爵之位打發了。夏氏在漢城數百年的經營,竟都被人瓜分一空。

漢城的權貴和皇帝們都盤算得很好,將偏西十二域分封給夏潛,一來達成了戍邊的目的,畢竟守自己的土地和守別人的土地還是有區別的。

二來說王爵之位已是天大的恩賜,夏潛需要謝主隆恩,便將夏氏在都城的家產充了國庫。

夏氏好歹在DìDū經營了快三百年,哪怕戰敗沒落,爵位削降,家產還是極為可觀的。君氏的國庫充盈了起來,一些參與謀劃此事的臣子也分了一杯羹。

成君在諸國戰場上漸漸得勢,疆域朝南擴充了三百裏,向東擴充了兩百裏,一時氣勢如虹,君臣喜慶。

而夏潛,就這樣被人遺忘在偏西十二域那縱長不過百裏,橫寬不及二十裏的彈丸小地。

可也正是如此,他躲過了成君即將到來的大災。

荒武九五一年,成君鄰國赤縣開始崛起,在謀臣鍾離懿和武將祭殤的帶領下,奪回了夕日丟失的國土,國力益發鼎盛。

成君節節敗退,東部疆域縮至漢城山之下,赤縣若是一鼓作氣,漢城唾手可得。

成君皇帝無法,親手割下征戰將領的頭顱,以求赤縣退兵,並賠款數億金幣方才免去了滅國之難。

而偏西王夏潛,安然無恙,偏西十二域,蓬勃發展。

這樣子,過去了十八年。

荒武紀九六九年,偏西十二域發生了兩件大事。

端月七日,偏西王薨殂,終年五十七歲。

消息傳出,偏西十二域上下為之震動,此為大事之一。

偏西世子銷聲匿跡了大半年有多,仍尋不到蹤跡,此為大事之二。

偏西王的靈柩停放在王府西偏殿,時值正月,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氣溫逐日上升。仵靈修言,偏西王的遺骸至多停留八十一日,再久,便有腐爛的危險。

雖可用冰塊延長這個日期,然偏西王薨於惡寒,死後更不得以寒氣縛之,需在靈柩下置一火盆,晝夜不息,直至下葬。

且九為數之極,九九八十一日乃是陰魂能在陽間停留的最長時間,八十一日過後,最後一絲神魂散於天地,死者必須封棺下葬。

這是荒土絕大多數人族國家的習俗。

不泯騎統領,偏西王首席謀臣赫連襟提議,停屍八十日,八十日之後若世子殿下還未歸來,便將偏西王下葬。

眾臣附議。

冰雪消融,萬物複蘇的氣息日漸濃鬱,鳥鳴聲時時盤旋於成君國極西這一隅之地的上空。

端月十六,是祭奠家中死者的日子。

晨曦破曉之際,偏西王府前聚集了第一批趕來的吊唁者,早期來者為西甌族,北越族,羽苾族,裨戎族等離偏西王府較近的部族,至黃昏時,北離,高紇,燧黎,方貉等偏西十二族皆至。

各族單於盡皆攜親眷趕赴王府吊唁。

偏西王府算不得巍峨的鎮門石獅下,彙集了數百人,各族挨個入殿垂立半個時辰方才退出門外。所有人行完吊唁儀式,已是第二日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