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效的。
比如說女孩的教育。讓女孩接受教育已經被證明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行動。當女孩接受了教育,很多美妙的事情就會在這個社會發生。我們的勞動力變得多元化,我們也可以做更好的決策,解決更多的問題。受過教育的女人會決定要更少的孩子,更多的孩子生存了下來。她們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到每一個孩子的教育上去,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
貧窮的父母不能負擔所有孩子的學費,他們通常會優先選擇讓男孩上學。但是自從1970年以來,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不分宗教、文化背景和國家,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有能力讓家裏所有的孩子都上學。現在女孩上學的比例幾乎追上了男孩。對於女孩而言,90%的適齡兒童上了學,而對於男孩這個數字是92%,幾乎沒有區別。
然而除了小學,到了中學和高等教育階段,在收入水平停留在第一級的國家,男女比例的差別就顯現了出來。但是我們仍然沒有理由否認,我們已經獲得了進步。我從來不覺得為已經取得的進步歡呼和繼續努力奮鬥來爭取更大的進步之間有任何的矛盾。我是一個可能主義者,而我們已經獲得的進步充分地證明了,我們完全有能力讓所有的女孩、所有的男孩都能夠上學。我們當然應該繼續努力來實現這一目標。如果我們被愚蠢的錯覺搞得失去了希望,我們就永遠不能達到這一目標。負麵思維以及它所帶來的無知,帶給我們的最大惡果就是它會使人失去希望。
?
當所有人都在大喊事情正在變糟時,我們如何才能認識到事情實際是在變好?
壞的和更好的
解決的辦法並不是我們要多看一些正麵的新聞來對衝負麵新聞帶來的影響,因為那將會帶來另一種自我欺騙的、自我安慰的、誤導性的偏見。那就好像你放了很多糖企圖來抵消鹽的鹹味,是根本沒用的。那樣做隻會讓一些事情看起來好一些,但事實上這種方法卻是更不健康的。
對我而言,真正的解決方案就是說服我自己,同時在腦海中保留兩套思維方式。
似乎當我們聽到人們說事情在變得更好的時候,我們總是認為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著急,放輕鬆,甚至是“這不值得你關注”。但其實當我在說事情在變得更好的時候,我根本不是要告訴人們不要著急、放輕鬆。而且我也絕不是想建議人們回避現實世界中的一些可怕的問題。我想告訴人們的是,事情有可能同時是好的,也是壞的。
你可以把世界看作一個生活在孵化器裏的嬰兒。這個嬰兒的健康狀態極差,所以我們需要時刻監測他的呼吸心率以及其他的重要指標,來隨時觀察他的健康狀態究竟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一個星期之後,他的健康狀況大大好轉了。從各方麵指標來看,他的境況都已經好轉了,但是他仍然必須待在孵化器裏麵,因為他的健康仍然不夠好。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嬰兒的健康狀況已經進步了呢?是的,絕對可以那麼說。是不是我們可以說他的健康狀況仍然不好呢?是的,當然可以。那麼當我們說一件事情在變得更好,是不是在暗示所有的事情都很好,我們可以放輕鬆,並且不需要擔心呢?不,絕對不是。那麼,難道我們非要在不好和變得更好之間進行二選一嗎?絕對不是。事情,可以是不好的,但同時也在變得更好。不好和更好可以是同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