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開中法(1 / 2)

趙和沒想到按照溫元化粗野的相貌,竟然家中布置如此優雅。

趙和左顧右看的讚賞道:“大哥,你這個院子花費不少吧?”趙和現在與剛穿越的那時候不一樣了,趙和現在也算個有錢人,在加上多出入大戶人家,現在對樓台園林很有研究。

溫元化聽趙和這麼,笑著道:“那裏那裏,都是一些錢!哥哥的這個院子比那些鹽商的院子可差了老遠!”

揚州本地不產鹽,但卻是兩淮鹽業的集散地,在加上揚州繁華無比,從宋代開始就成了大鹽商的居住地。現在揚州城內大鹽商足有上百戶,負責全國六成以上的食鹽銷售,完全可以得上富可敵國。

趙和對鹽業十分感興趣,他知道明代因為地方勢力勾結朝中士大夫,所以鹽稅收不上來幾個。萬曆年間因為有宦官幫助,所以每年大概能收上來二百萬兩左右。到了崇禎上台,依靠東林黨鏟除殉後,一年的鹽稅更是降到了十幾兩的可笑局麵。

趙和後世念得財經專業,所以對明清鹽稅有所了解,他的本科畢業論文就是探討兩淮鹽政。

明朝初年,朱元璋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策略,使國民經濟得以恢複,國內日益安定。然而,北部邊境由於蒙元殘餘勢力不斷試圖南下,迫使明朝將大量軍力囤駐於北部邊境。同時,受限於南北經濟及物產產出的不平衡情況影響,邊鎮軍需需求量巨大,但供給嚴重不足。

為解決這一問題,明朝創立了開糧納中的製度,即由戶部利用食鹽的專賣權,根據邊境戰備糧儲物資的盈缺情況,對商人進行招標,往邊鎮輸送軍需物資,然後按實際輸送情況支付同等值數量的官鹽鹽引,使商人獲得官鹽並合法銷售。這就是明朝初年穩定邊疆建設的“開中法”。

通過“開中法”明朝有效的保證了邊鎮地區戍守軍隊的軍需供應,同時也降低了國家財政的支出,並以此帶動了原有的官方壟斷食鹽銷售的模式轉變為官商並用的模式,有效帶動了食鹽交易市場的活性。

更有甚者,在通過“開中法”獲利的部分商人,為獲取更高的鹽引利潤,開始嚐試自籌資金,主動招募勞力前往邊鎮拓邊墾殖建築商屯。

隨著鹽引吸引商屯的出現,邊地軍糧價格漸趨於與內地相差無幾,邊鎮地區的市場也隨之繁榮了起來,這更是吸引了大量人員前往邊鎮定居。同時,為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蒙古勢力的掠奪,商屯自發修築各種防禦設施,在無形中將明朝長城以北的防禦體係整體向北推進,有效的提升了明朝北部防禦體係的功能和輻射範圍。

但自強力皇帝朱元璋、朱棣父子死後,開中法在明朝權貴及各方利益集團的眼中已然成為了他們權力尋租的目標。

成化、弘治年間,由於私鹽盛行,權貴等又隨意向皇帝奏討占窩、壟斷開中,造成鹽引的派發量大大超出了鹽業的產能允許範圍,這迫使大量邊地商人空有鹽引,卻無鹽可領,隻能在鹽場等待新鹽的產出,有的需要等待守支數十年的情況出現,這極大的打擊了邊商輸糧支邊的熱情,導致開中法的執行變得舉步維艱,很難再像洪武、永樂年間那般良好運校明嘉靖十三年,戶部給事中管懷裏總結了開中法被破壞的危害。